1)第69章 黑暗中待久了,就渴望去逐光_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章黑暗中待久了,就渴望去逐光

  方才还是艳阳天,突然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似乎上天也体会到了蔡邕的那颗“不甘”的心。

  ——“轰隆隆!”

  虎牢关内,馆驿旁的一株空心柏被雷电击中,一段粗枝轰然断裂,砸在馆驿的屋顶上,就连瓦砾也微微的颤粟,窗棂剧烈的震动了下,狂风猛卷而入,屋内烛火寂灭!

  整个馆驿顿时一片漆黑,与之相伴的是女人的尖叫声。

  柳羽与蔡邕本正聊到关键之处!

  感受到窗外的劲风。

  黑暗中,柳羽试着去寻物堵住窗子,蔡邕则是眯着眼,任凭狂风吹拂,这一刻,眼前一片漆黑,他想到的却是他前半生的郁郁不得志!

  年轻时,他从名师,却因无人举荐,徒有奇才,赋闲在家里。

  结果,他产生了一种怨怒的情绪,终日闭门不出。

  期间执笔为文,都是以一种近似呼“嬉戏”、“自我解嘲”的笔调,来表达对时弊的热讽和不得贤官明士之识的心绪。

  他写出过《释悔》一文,他自比东方朔、杨雄、班固、崔骃等人,他想要以自己的学识,为振作朝纲出力,但他的性子却又难与腐恶势力同流合污!

  正是因为这篇文章,他才被时任司徒的桥玄所发现,所赏识…

  那一日当天子请他解读“妖异”现象时,那是他第一次最接近天子,接近于改变这个时局,怎奈…他太高估自己了!

  他本身又太微小了,微小到他的那些谏言不仅没能实施,反倒是让蔡家遭逢大祸!

  那些腐恶势力的能量太大了!

  他们动动手指,就能将蔡邕,将蔡家覆灭!

  可…蔡邕甘心么?

  他从不甘心!

  太学石经上的“帝之辅弼,国之栋梁”,便是他终身为之奋斗的字眼!

  就在刚刚…

  大雨倾盆之前,柳羽将第一条路,那所谓“下”策讲述给他。

  那是劝他利用一些太学中的关系,左右廷议时的审讯。

  最后减除死刑,判以‘髡钳’的刑罚。

  既——将头发剃掉,以铁箍束住脖子与家人流放‘朔方’。

  朔方郡在北荒,势为死地,流放此地者能活着的十不存一。

  这等判决的好处是,蔡邕得罪的那些“权贵”非但不会反对,反倒会极力支持。

  相对而言,这一计也更容易成功。

  而这一“计”的核心,便在于——置之死地而后生!

  柳羽详细的给蔡邕介绍。

  朔方内的服刑地在五原郡,这里是汉朝北方八边郡之一。

  最初乃是匈奴人的领地,汉武帝时期,烈侯卫青北击“楼烦”、“白羊王”于河套地,这才驱逐了匈奴,在这里设郡治理。

  由于这里发展较慢,地广人稀,历来便是中土被流放囚犯的集中地。

  按理来说,流放此地的刑徒,均要服苦役,男犯要承担筑城、修路、修桥等劳作。

  他们被称为‘城旦’;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