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4章 只为将来,不被别人骂作没出息_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什么?”朱元璋问道。

  “因为古代的皇帝,一直没有和百姓共天下。”秦宇道。

  “百姓每天都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在为怎么活下去而发愁,怎么可能有科学的发明发现?而科学发明发现,往往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也就是说,不和百姓共天下,就极大的遏制了广大民众的创造力。”

  “试想一下,如果瓦特每天都在为怎么活下去而发愁,他能改良出蒸汽机吗?如果牛顿家里揭不开锅,米缸里只有几粒米,他有心思去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他不会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是会去思考,明天该怎么开口向财主家借点米。”

  “在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的社会现实面前,百姓生活犹如蝼蚁,活的不像人,创造力被压制到了冰点,还被儒家思想驯化成忠诚的奴仆。”

  “这样子的百姓,能有发明创造才怪。”

  “而那些舞文弄墨的士大夫,是不会去亲自生产和实践的。”

  “华夏的科学科技发展停滞数千年不发展,不奇怪。”

  “嗯,嗯。”朱元璋再次点头。

  “所以,华夏古代的文学很发达。科学发明发现,却千年原地踏步。甚至导致火药本来是我们最先发明,发展和应用却在西方。”秦宇道。

  “到了后来,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恶果,终于来了。”

  “当西方文明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大门之后,华夏经了历百年屈辱,八国入侵,赔款割地,几百人把我们的几万人打的尸横遍野……

  “一个弹丸大小的倭国,就差点让华夏亡国灭种,金陵屠杀死了三十万。当时一个倭国士兵给朋友寄回一封信,上面写着:杀他们比杀一只鸟还要轻松愉快,我们得到了中原的首都,也得到了首都的女人,这是个没出息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

  朱元璋闻言,目光如刀。

  “文学成就,固然值得骄傲,但它当不了饭吃,抵御不了外敌入侵。而且传播到国外,因为文化的差异,别人还欣赏不来,只能留着自己孤芳自赏。”

  “所以,你觉得和百姓共天下好,还是和士大夫共天下好?”

  “简单的说就是,和士大夫共天下,最多为王朝,增加一些文学作品而已。而与百姓共天下,则是有利于社会向科学文明迈进。”

  “有利于整个民族的壮大,将来不被外敌所辱。”

  “这个问题,咱已经有答案了。”朱元璋道,“多谢先生的指点。”

  “呼!”他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咱这次彻底清扫儒家,是对的。儒家思想的本质,就是和士大夫共天下,把百姓驯化成听话的忠仆。

  只有将儒家彻底剿灭了,才能真正做到,与百姓共天下。

  否则他们会是,皇帝与百姓共天下,的最大思想阻碍。

  虽然咱这次让华夏大地上火光冲天血流成河,但总比将来,被外族骂作是没出息的民族好一些。总比被别人说,五千年的历史没用的好一些。

  ……

  “对了,先生刚才说,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想和百姓共天下的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问道。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