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章 参战的诱惑 下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断参战,而且表现十分出色,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也让我们迫切希望帝国与皇家战争海军(奥匈海军的正式名称)能够与我们并肩对抗美英。”冯-巴尔维茨伯爵层层递进,从而道出此行本意。

  卡尔一世的母亲是萨克森公主,他的身上融合了哈布斯堡和霍亨索伦两大皇族的血液,因而被视为德奥同盟的神圣纽带。大战爆发已有半个多月,奥匈帝国虽未宣布参战,已有不少奥匈军人以自愿者的名义参加了战斗,驻扎在亚速尔群岛的奥地利第10防空炮营便是当中的典型。特塞尔岛沦陷之前,这支特殊部队受德军照顾优先撤退,但还是有2名军官和9名士兵被美英军队俘虏,美英由此向奥匈帝国施压,要求奥匈帝国做出官方声明,保证不再有奥匈军人违反中立参与作战。

  对于来自美英的外交压力,卡尔一世的应付招数就是“打太极”,而在冯-巴尔维茨伯爵抛出诱饵之后,他依然稳坐钓鱼台,不急不忙地叙说着奥匈海军在备战方面的种种不足。

  不多时,奥匈帝国海军部长、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从门外走来,他向奥皇及德皇私人特使欠身道:“很抱歉来晚了。”

  莱费尔公爵对意大利海军在战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而在奥匈帝国同样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这便是霍尔蒂-米克洛什。奥匈帝国存续至今,霍尔蒂未如历史那般成为匈牙利王国的独裁者,而是以他那出色的指挥和组织能力积极推动奥匈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在20年代中前期,奥匈海军迎来了它的辉煌,四艘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级战列舰的建造工程成为这个二元制帝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国防项目,它们的总造价达到230亿奥匈克朗,折合3。68亿马克,单艘造价相当于德国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1。53倍。这一浩大的工程直接给里雅斯特、普拉、阜姆的造船厂带来了近万个工作岗位,波西米亚地区有近半数的企业获得了与之相关的订单,负责提供舰炮和钢材的斯柯达兵工厂由此摆脱了战后的低迷期,继续保持着欧洲第二大军工企业的优势地位。

  20年代中前期,奥匈帝国加入三国经济同盟的效果开始显现,整体的工业和外贸均达到了年均3%的增长速度,而同时期美国和日本的增速基本维持在1%左右。经济状况的改善令奥匈皇帝卡尔一世有了进一步扩充海军的雄心,时任海军部长的霍尔蒂-米克洛什上将制定了一份令其非常满意的造舰计划。按照霍尔蒂的设想,奥匈海军将在1927年和1929年分别开工建造一艘40000吨级的新式战列舰,以此为基础,在1931年和1933年再开工建造更加强大的44000吨级战列舰,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