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五二章 战争结束之后(上)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国朝收复燕云而储备······”

  内阁对于西夏的安置是经过商讨后,形成的集体决断。富弼的奏报,也确实让赵曦觉得,内阁在这些事务上用心了。

  不过,这是个大原则,或者说是有长远打算的安置原则。下手轻了些,有点彰显圣贤王道的意思。

  “注意一下尺度,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党项人的操守品行,内阁要慎重考虑,特别在党项军伍的安置上,尽量还是以避免后患为原则。”

  西夏是娃样子,有些事还是需要提醒的。鉴于前朝异族将领的品行,相信朝廷的臣工能把握好。

  几千贵族,几十万军卒,要说杀,就是赵曦也做不出这样的决定来。所谓王道还是霸道,重点在本质,而不是表面。对于如何操弄人,赵曦对于内阁还是信任的。

  ······

  战争结束了,这次应该是真的结束了。

  兴庆府遣使的频次越来越频繁了,借过前线的西夏官员,品级越来越高了。

  但是,大宋的前线各路大军,始终没有松懈,就是朝廷的诏令也是这样要求的:一日党项人不卸甲,就意味着战争随时发生,一日兴庆府未进京,就意味着西夏还存在,战争的目标未达到。

  “入京?无条件投降?”

  “回官家,确实如此。内阁一直没有对西夏进入实质性谈判,一直是礼部遣馆伴使在试探。内阁一致以为,西夏遣使的行为不对等······”

  说白了就是拿捏,只是没想到兴庆府自己熬不住了。内阁诸位在这方面,确实得心应手。

  “所谓战争谈判,到了目前前方的实际情况,已经是国朝胜利后如何赏赐党项人的情况。为避免党项人不切实际的幻想,鉴于兴庆、银夏一带的现状,内阁选择了拖延······”

  或许这方法在目前是最佳了。

  几十万大军,就集中在兴庆、银夏一带,西夏有几个主要产粮区、放牧区,国朝已经彻底拿下。在决定投降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整个西夏的命运······任由大宋揉捏了。

  没办法,打不赢不用说,战争到了现在,党项人已经是连糊嘴都成问题了。

  西夏的纵深已经被国朝压缩了,几十万将领军卒,加上兴庆府的朝廷组成,原住民,整个兴庆府就是大宋军不进攻,他们都无法维持了。

  “着令礼部操持吧。西夏常备军就地解甲,按朝廷的既定原则,分类处理。那些所谓的控弦军卒,以无隐患为原则处理吧。”

  赵曦也有些头疼,几十万人呀,安置确实是个大问题。

  “官家,由于国朝各地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朝的雇工数量已经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了。有臣工建议,是否可以将降兵为奴······”

  赵曦一时有些愣。在赵曦的概念似乎没有奴仆这个概念,再加上本朝也没有奴仆的说法。

  “可,内阁拟定方案吧。”

  大宋没有奴仆,可在西夏却是有奴仆的,或者说,有些军卒本身就是奴仆。赵曦想了想还是恩准了。在某种意义上,被国朝的产业主雇佣,对于党项人,或许比他们原本的生活还优越。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