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五章,迁都燕京_少年战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派人手西去长安,负责天子安保警戒大事。

  五日后,大明六年三月十二,大明皇帝杨鹏率领皇室、文武百官、禁军、侍卫、宫人七万余人,在汴京百姓的哭泣声中,浩浩荡荡离开东都汴京,从汴京北上燕京。

  华夏1013年三月十八,天子到达烽都大营。张翔亲自在烽都关迎接圣驾。

  “臣张翔,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禀奏陛下,燕京城和宫室内外,皆已经清理完备,数十万劳力已经全部撤离燕京。”

  天子走下御辇,亲自扶起张翔,“张翔辛苦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君臣两人挈阔已久,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月十九,皇帝法驾过卢沟桥,来到燕京城郊。

  关中的灿烂春光之下,一座巍峨壮观的巨大城池,坐落在高塬之上,出现在所有人眼前,明明近在咫尺,却如远在天边,远在云霄。

  雄伟,威严,恢宏,苍茫…给人一种极具霸气的视觉震撼。在蓝天白云和渭水的衬映下,犹如天城。燕京!

  “壮哉!”杨鹏赞叹道,“我大明天朝之首都,自当如此!”

  即便这燕京城杨鹏和杨彤参与了设计,也早看过图画,可此时站在燕京城下,仍然感受到极度的视觉震撼。

  燕京城是在先辽幽州城的遗址上修建的,所在地势是幽州平原最高的一块土塬之上,本就具有高屋建瓴之势。加上宫阙巍峨,城墙高大,就更有俯视关中之态。

  人在燕京城外,需要仰视雄城。

  杨鹏知道,大唐长安城面积达到八十一平方公里,周长七十二里,已经极大。可是他重修的燕京城,面积达到上百平方公里,周长八十里!光说面积,就比当年的长安城更大一筹。

  燕京城有九道城门,城墙高达五唐丈,厚三唐丈,俱用砖石堆砌。而且每隔十丈就有一座堡垒和炮台,固如金汤。数年来,光是修建这八十里长的城墙,就用了二十万劳力。

  为了烧制城砖,城墙外挖了一条十丈宽,两丈深的壕沟,引水入够,成为护城河。

  如此高墙深濠的巨大城池,就是十万敌军兵临城下,也只能望城兴叹,无可奈何。

  虽说参考了先唐长安城的布局构造,某种意义上算是还原。但是杨鹏并没有使用唐代九门的名称,他觉得诸如春明门、明德门、金光门之类的名称不够高大。

  于是,他赐予大明九门的名字,以古九州命名,分别是天雍门、天冀门、天豫门、天青门、天扬门等,杨鹏眼前的城门,就是燕京东城的中门天豫门。

  巍峨的城楼之上,一杆大大的明字大旗,在春风中招展,还有代表大明皇室的国旗:龙凤呈祥旗。

  十余丈长,三丈宽的的护城河之后,是一道巨大的城门,城门最上面,是“燕京”两个隶书大字,在下面是“天豫门”三个稍小的隶书大字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