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骂_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家跟道家佛家不一样,儒家并不排斥自己的本性。

  《大学》也说了,“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此谓之自谦”。

  不管是好美色,还是厌恶臭味,这都是人的本性!

  认识到美色是“知”,然后去喜欢美色是“行”,这就是知行合一,是本心,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因为喜欢美色,而动了“意”,比如喜欢美色,想着去亲近,如果心里动了歪心思,那就是“恶意”,需要“格心”,格除掉这种歪的心思。

  相反,因喜欢美色,但不抱着任何坏的心思,谨守礼法的去亲近,那就是“善意”,需要保持!

  儒家的“克己”,是在“无善无恶”的本心上发生“有善有恶”的意动,“知善知恶”的良知会告诉你哪些是“恶意”,哪些是“善意”,然后“为善去恶是格物”,格除掉“恶意”,保留“善意”。

  而不是佛家跟道家那样,直接把“意动”就给抹了,相当于抹掉了源头。

  道家的“定”连“意动”都没有,更别提良知了,仅剩下单纯的无善无恶的本心,所以之前说,道家不教人“善恶”,道家是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

  之所以后来有了,那也是受了儒家的影响!

  儒家并不排斥本性,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比如“发乎情而止于礼,若心所欲而不违其规!”……

  所以儒家看到美女,只要没有坏心思,不违背规矩,主动上去亲近,不仅不是坏事,而且还值得推崇。

  《礼记》三百多篇,一大半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

  儒家三妻四妾,逛青楼的大儒多了去了,而且还是雅事!

  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所以不要把儒家的“定”跟道家佛家扯混,儒家的“定”是在良知的基础上推崇“人性”的!

  喜欢钱财?可以,只要不违背良知,取之有道。

  喜欢美色?可以,只要不违背对方意愿,发乎情止于礼。

  喜欢权利?可以,只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喜欢地位?可以,只要能够“正名”,有合乎地位的能力。

  下面进入正题:

  ……

  血衣侯府被烧的那天,其实焰灵姬曾经偷偷来找过高景一趟,说了事情的经过。

  特别是他们进入冰窖的那条密道,两侧铺满了皑皑白骨,数之不尽。

  一直无法无天的焰灵姬,事后回忆的时候都难免流露出惊惧,可想而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惨状了。

  原剧情里是有这么一回事的,白亦非需要吸食人血,而且还需要用人来养蛊。

  翡翠虎在韩国各地收罗美女,一小半留给姬无夜,一大半送到宫里,却被潮女妖转手送给了白亦非。

  而且都是年轻貌美的处子。

  地道里的白骨,就是这些被吸干血,被全身养蛊的女子死后所留。

  高景知道这回事,但是从剧情里知道的,没有什么实感。

  但当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