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_山河不夜天[穿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先帝起,因大宋与辽国交战不断,军中粮饷需求甚多,故国库空虚已久。但开平十年,我大宋与辽国签订和平契约,自此十九年来,两国各自而治,互不相犯。百姓重税,因战乱起。如今天下太平,当有所改变。”

  这话一落地,一人出声道“王大人,此话不妥吧。虽说我大宋与辽国相安无事十九载,但每一年,辽人都虎视眈眈。辽人的狼子野心,世人皆知!若随便减少了军中粮饷,一旦有变,谁能承担?”

  说话的是武官中的一个三品将军。

  大宋的武官大多在各地守卫边疆,管理各地的军队。留在盛京的武官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但正是这些人,从来不畏惧权臣的威势,哪怕是一个三品参将都敢和王诠叫板。

  王诠也没生气,他闷哼一声,道“赵将军,我何曾说过要克扣军中粮饷?”

  赵将军“咦,那你是什么意思?”

  王诠不再理他,而是对赵辅作揖行礼,道“臣请陛下,宣臣之赋改二十三条!”

  赵辅幽幽地望着王诠,视线在百官丛中看了一圈。最后他挥挥手,道“宣。”

  大太监季福立刻走上前,拿出一本折子,大声宣读起来。

  赋改二十三条!

  十几日前,右相王诠就在早朝上说过这六个字,可直到如今,百官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王诠的税改从地方田税开始,由下而上,层层剥夺,最终将税改提升到氏族地主这一阶层。他竭力减少收税时繁琐的中间环节,甚至提出了直接将地方税收收取到中央,最终由中央统一调派的条则。

  季福将这条赋改条则读出来后,朝野震惊。

  放在过去,地方赋税确实也基本上都先交到中央,再从中央下发下去。但从没有人会做得这么彻底,这么细致!

  如果真按这套方案做下去,国家的税收确实会有所减少,但百姓却会更加富裕。长此以往,因百姓富裕了,国库也会再次充盈起来。问题是,这项赋改对收税的效率要求极高,且靠近盛京的省府就算了,离盛京较远的地方呢?

  这时,左相纪翁集上前一步,道“赋改二十三条,有利有弊,未尝不可。臣上奏,请重开度支司,以指领二十三条赋改细则!”

  话音落地,紫宸殿中,骤然哗然一片。

  众人纷纷抬头,看向站在百官最前方的纪翁集。

  左相纪翁集,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

  纪翁集,字元修,是先帝时期的进士。左相年轻时,并不显名,被先帝派去邢州某县担任县令,一当就当了六年。后因那一年工部治理黄河有功,左相所治理的县正好与工部的工程规划路线撞上了,左相走了狗屎运,被工部的大功劳带着连跳三级,当上了一府府尹。

  从当了府尹后,纪翁集传奇的一生便开始了。

  黄河流经邢州,整整穿过了邢州。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