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5章 技术性人才_我给玄德当主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褚兄顺势而归,岂不更好?”

  刘俭的话听着好像有点儿是在画大饼,但在褚燕耳中听着却不是这样。

  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刘俭的话让褚燕感受到了自己很被对方重视。

  而且褚燕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他也觉得凭自己的本事和魅力,确实在黑山中能排个第一,其他黑山军的渠帅真是比自己要差了许多。

  “若刘使君信得过褚某,我愿与使君订下君子之盟。”

  刘俭笑呵呵的伸出了一只手掌。

  褚燕也随即伸出手,两人在赵云的面前,“啪、啪、啪”,连击三掌为誓。

  随后,刘俭又与褚燕约定了交流方式,彼此之间若有需求。可以相互通信。

  随后,刘俭也不再耽搁,并安排赵云将褚燕送回黑山。

  ……

  就这样,中平二年悄悄的过去了,一转眼来到了初平元年。

  而冀州在刘俭的整治下,变得与原先完全不一样了。

  资源、财富,还有诸家之力,都被刘俭统一调配,流民也大幅度减少。

  荒芜的田地再度被开垦起来,粮食的收益也大幅度增加。

  冀州的库府也逐渐变得殷实,刘俭所能够调动的财富资源也开始增长。

  于是,他扩充了冀州军募兵的数量。

  由原先的五千人扩充到了两万。

  其实,刘俭可以将兵马的数目再度扩招,但是他觉得没有必要。

  一则,现在朝廷刚刚换了新君,他身为州牧,在地方过度的招兵买马,一定会引起朝廷方面的警觉,对他不利。

  二则,刘俭觉得他需要好好算一笔账。

  一个操练精熟,全副武装的精军,和三个战力一般,装备简陋的兵卒成本是不一样的。

  这一个精兵,完全可抵三个装备简陋的士卒,但刘俭却只需要花费一个人的口粮养兵。

  冀州仓廪中的粮食不是大风刮来的,刘俭得精打细算的花。

  冀州各地的水车已经开始陆续兴建,这些翻车、黄河车、筒车的修建,促使冀州产生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

  对于这些人,刘俭命牧暑纷纷登记在册,重点关注,重点保护。

  刘俭知道,在这个时代,有一种人才最为重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不被各方势力所重视。

  大部分的地方牧守和太守只重视那些所谓的“经学人才”“当世名士”。

  但殊不知,这个社会真正运转的动力,是那些技工性的人才和发明性的人才,他们才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缔造者。

  出谋划策的政治家不需要太多,差不多有几个就够用。

  但是技术性人才、工匠型人才、发明型人才,那是多多益善,培养的越多越好。

  想想后世的漂亮国为什么能够一直能领先各国?

  当然,在大汉时期,并不存在所谓的科学家。

  但是在这个时代,依然有许多实体行业的能工巧匠。

  比如说擅长建筑,擅长造桥,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