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一十章,再提流水线_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制约我们的就是生产能力的问题,高级工人太少了,使得生产的零件很难满足需求”会议上徐总有点无奈的开了口。

  “对呀!高级工人培养的太不容易了。”盛京飞机厂的马厂长也开了口,脸上也是无奈。

  “我们生产发动机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叶片的生产几乎都需要高级工人,而且最少是七级工,我们整个工厂七级工业只有不到一百人,每个月保证二十台发动机的产能是我们工人加班加点做出来的活。”盛京飞机发动机厂谭厂长道。

  “姜言同志,听说你们研究所生产出来数控机床,能不能生产六级工以上的零件。”徐总突然开口问姜言。

  听到徐总问,姜言摇了摇头。“暂时只能生产4级工件,最多五级。”

  没有电脑,姜言生产出来的这个数控机床就是一个笑话,中低端的零件还行,高级的零件几乎生产不了,严格来说姜言的这个数控机床也就是一个半成品而已,这东西还是需要后期不断地改进,姜言相信只要能够给出来他时间,他一定能够做出来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控机床,不过显然,现在姜言缺的就是时间。

  “咱们为什么不用流水线生产。”姜言突然开口问了一句。

  流水线这个很早姜言就提出来,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大规模的推广,现在流水线也只是在生产电风扇以及汽车摩托车的工厂进行小范围的推广。

  姜言曾经计算过,如果采用了流水线模式进行生产的话,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能,至少可以提升一倍以上。

  而且还可以降低对高级技工,过高的依赖程度,可以让更多的低级技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能,又能节约成本,这对工厂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工厂里的各个领导,也会得到相应的功劳,厂领导们,是一定会支持搞流水线的。

  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国家没有大量的推广,这里面的情况姜言也是相当的清楚,应因为在这个时代的种家搞流水线,会激起内部矛盾。

  首先,现在的中家,是计划经济时代,也就是吃大锅饭的时代,这个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

  这大锅饭,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工厂吃国家的“大锅饭”即工厂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

  二是职工吃工厂的“大锅饭”,即在工厂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搞了这个流水线作业之后,虽然工厂的效率和产能增加了,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可能随之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可没随着增加。

  这流水线一搞,用人成本减少,工厂每年的招工名额,随之就会减少,而那些在厂里的临时工,想要转正的机会,就更少了,这对于大规模培养工人相当的不利。

  更加重要的就是由于流水线的岗位固定,相应岗位的工人,就很难学到其它的技术,不利于技工等级的提升,搞不好的话,容易形成高等级技工的青黄不接!

  姜言推测也就是因为现在推广流水线这弊大于利,所以国家才没有大规模的推广。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