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第410章_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下观看,思维通透灵敏,新的推衍设计,在吴桐笔下逐一呈现。

  中子氦灰回收系统,可穿梭修复性第一壁材料···一个个特有的设想技术称呼,细化罗列在吴桐的笔记本上,进而再化作草稿纸上的不断推演。

  将中子放走是不可能放走的,说什么也得把它留下来。如果不能回收反应生成的中子,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更会因为氚流失而导致反应堆“停堆”。

  在理想情况下的聚变堆中,无论是氚还是中子,都是应该做为中间产物一样的东西保存下来的,最终产生的废料只有氦气以及热量。

  放过它们,不等于将它们放走。

  吴桐从理论上,以及技术上,多方去尝试设计第一壁的结构,让它有避免中子束冲击的可能,多方角度,都无法做到避免对金属键的破坏,这一点儿的最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基于金属键自我修复能力太差,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嬗变问题。

  最终,吴桐的目光,才从金属材料上,确定最后的研发方向,以碳材料石墨烯为主导,碳材料的稳定性,石墨烯材料的多孔特殊结构,这些都是吴桐首选的出发点。

  吴桐思考着,她打算研发设计新型材料,是建立在第一壁设置成允许中子通过、且自我修复能力较基础上强的材料,再在第一壁的后方用液态锂回收中子。至于液锂的另一侧,则用一层定向金属包覆,用于反射穿透液锂层而未发生反应的中子。

  这种设计就相当于将液态锂夹在第一壁和定向金属之间,形成一个特殊的三明治设计,一环套一环再结合降温系统,以及其他技术支持,最终达到一个理想中的解决方案。

  要想达到这种立项方案,对第一壁材料的要求,就从极度耐高温抗中子冲击辐射的基础上,转换了新的角度。依然需要耐高温,但是对中子冲击辐射,就从完全抵抗,到透射的角度上转变。

  单纯的碳材料石墨烯不足以承受这样剧烈高温,那结合物呢?有什么材料元素可以结合,保持石墨烯材料多孔可穿梭效应,且还要具有足够的延展修复性?

  一个个问题,在吴桐的脑海中抛出,与吴桐的知识储备与科研想象力碰撞,截止到目前,可说说,吴桐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未知的领域,而这也意味着,再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参考了。接下来该怎么做,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全得依靠吴桐自己去思考,去定义,去设计。

  在金属材料不靠谱的基础上,非金属材料就成了吴桐关注的重点,陶瓷基就是在这个时候,用现在吴桐眼前。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

  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

  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