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9章 “这就叫专业啊!”_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同小异,但其实细微的差距造成的是音位的各不相同,极大的影响着当地民歌的发展走向。”

  “而且,据传,上古大禹发明了羌笛,除了那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外,东汉马融也曾在长笛赋里记载了【近世双笛从羌起】,这也是国外学者认为笛子是外来的由来之一,他们认为是古埃及的笛子传到了华夏,从南入北。”

  “可是,大禹发明羌笛的传说,羌族神话中天神伊尹,又恰好与夏末商初的贤相同名,再加上舞阳贾湖遗址中挖掘出咳咳咳,可能是我想太多,但这一切联系在一起,那些远古时期的历史似乎更有意思了。”

  李景霖眼眸闪烁着亮光。

  虽然并不确定很多事情,更不能一口下定一些结论。

  但很显然,史实真相的探寻之路,似乎开始出现了不同的转折。

  “最起码,能够再次辅助佐证羌族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关系密切,可以为研究文明起源提供丰富的线索,再次证明华夏文明自古以来便是一体多元的。”

  “这些研究价值,可以引导更多的协会,研究者介入,进行科学的保护与开发,比方说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研修,项目的资金扶持,额外的,文化领域的资源倾斜,保护区建设,数字化推动,创意设计支持等多方面的助力。”

  “这就可以帮助开发更大的经济价值。”

  “还有这种事儿!”

  听了李景霖的一席话,支书大喜。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个封闭羌寨里的东西,就算不考虑李景霖后面所聊的巧合与臆测

  都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的。

  有了价值,就能发展,就能逐渐产生价值。

  若是这样的话,待路修通,专家学者前来,完全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产业线。

  “我去,阿霖,百科全书啊。”

  韩虹比出大拇哥。

  “真厉害。”

  专注于藏彝走廊这边的扶贫,韩虹是没少和这些少数民族打交道的,尤其是羌族,绝对是藏彝走廊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民族。

  寻常时日,韩虹也是见过很多各方面的艺术文化类学者来搞这些研究。

  见都见了不少。

  但李景霖这种如数家珍,还是让韩虹惊了。

  “我之前就听说你好像挂名在音乐研究所了,是最年轻的乐器学专家,现在一看,实至名归啊.”

  作为音乐界的巨匠。

  韩虹当然知道。

  在研究传统民间乐器的演化过程中,和当地的民俗,文化发展,其他艺术,是分不开关系的。

  就好像研究乐器学,研究笛子,自然需要去了解羌笛。

  然后呢?

  进一步深入了解羌族乐器,乐曲,以及这些乐曲用于的场所,祭祀或是婚礼等非遗文化。

  研究这些,自然会涉及到一些服饰,美学等云云总总的东西。

  可了解这么多,典故张口就来

  果然还是有点难以理解。

  韩虹看了一眼其他几人。

  果然。

  一个个全部瞳孔地震。

  突然就感觉自己的大脑被奇怪的知识给洗了一遍一般。

  “太好了,那我这就开始立项?”

  支书有些兴奋。

  “嗯!可以!”

  李景霖微微一笑。

  “我先去给你们联系几个专家过来考证一下,如果可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捐赠一些起步的物资,帮助构建这个幼苗产业,这样的话,也可以有额外的手工制品能够补贴家用,若是祭祀,歌舞之类的其他方面也具有差异性的研究价值,那么,想必研究所给出的补贴也会不少。”

  “谢谢!谢谢!”

  支书的眼睛有些发红。

  “真的是太感谢您了!”

  真无语了,这年头鉴抄魔怔小鬼可真离谱,谱都不扒,上来直接空耳鉴抄,听了一段一样的loop循环就直接说是改编,我真乐了,连loop都不知道,上来直接锤。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