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 这根本就是评委的劫难。_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7章这根本就是评委的劫难。

  李景霖摇了摇头。

  有时候吧,这里面牵扯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若是在自己专业里,遇到一些事情,那站出来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是,其他的行业,还是最好不要乱说,不要说太多。

  很快。

  大会展开。

  大家认真听讲。

  在会议结束后,则是各有各的安排任务。

  李景霖则是在第二天。

  直接便来到了大剧院。

  展开评委工作。

  这一次的音乐类非遗文化全国文创大赛.是在这里“海选”。

  当然。

  说是海选。

  但能够走到这里的,也就只有两百组节目。

  “李教授来了。”

  其余的几位评委,见到李景霖的到来,也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曲艺协会的,戏曲协会的,民族协会的,民乐协会的,或是一些资深的音乐家。

  一共有六人。

  李景霖一一打过招呼后,在评委席上坐好。

  准备开始评审工作。

  很快。

  第一个演出者便走了出来。

  这是来自于浙江景宁的一位非遗文化传承者。

  畲族民歌。

  畲族民歌的传承,两处在江浙,一处在福建。

  畲族文化,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他们的文化全靠民歌传承,而他们的民歌,又没有曲谱,全部是口口相传,能存活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急需要保护的一种文化遗产。

  在表演结束后。

  曲艺协会的一位刘姓评委皱了皱眉。

  这个民歌的表演,让刘教授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四下看了一眼,发现其他的评委们也在沉思。

  迟疑了片刻,便开口说了起来。

  “我其实不是很了解畲族的民歌。”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表演,很有民族气息,但是关于乡土的气息味道还是淡了点,感觉.更偏向于针砭时弊,而且,内容全都是在善恶的讨论,人性的讨论上,这样的话”

  这是一个很冷门的非遗。

  若是不了解的话,的确容易将其归类成民歌,然后戴上民歌特有的有色眼镜。

  听到了这位评委的话。

  李景霖的眉头顿时挑了挑。

  还没等刘教授说完,便微笑着轻轻开口。

  “刘教授,畲族民歌,的确很有点冷门.”

  看到李景霖插嘴。

  刘教授并没有不满。

  而是下意识的闭上了嘴。

  虽然,打断显得很突兀。

  但很明显。

  自己和李景霖无冤无仇,他根本没必要去打断自己的发言,来得罪自己。

  所以。

  唯一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自己说错话了,这年轻人在帮自己救场。

  于是,刘教授便若有兴趣的看向李景霖。

  “我还真不太了解畲族民歌,李教授,您能解释解释?”

  李景霖微笑着点了点头。

  倒也没藏着掖着。

  “畲族民歌吧,的确也和大部分民歌一样,可以叙世事,陈志趣,寄幽思,诉衷肠的抒情,但也有记时令,劝耕织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