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我打算邀请金尊希来我的音乐会。_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之前,李景霖就已经做了相当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走吧,咱们也别打扰小李老师上课。”

  两位领导笑呵呵的走了。

  完全没有通知李景霖,更是没有打扰李景霖继续上课。

  “好的,说回我们课程内容。”

  李景霖敲了敲黑板。

  根本没有意识到有大佬对自己表示赞赏。

  “所以,音乐作品如何服务于社会,便在于这以上几点”

  “之所以,我要延伸这么一段看似课外的随缘内容,便是想要告诉各位同学们,你们的作品,影响远比想象的大,所以,在内容的导向上,更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

  实际上。

  现如今在这方面的教育上。

  的确是重视了许多许多,李景霖并非是唯一一个。

  华夏自1912之前的民智开化初期,文化艺术这方面,其实就已经开始进入到了现代转折的发展阶段。

  从那个时候起,音乐作品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导向,就已经很有成效。

  无数有志青年唱着《国际歌》组成国际纵队,为了最赤诚的理想迎接死亡的火焰。

  再到《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

  那时候的音乐作品,能够给予人们很深的力量,更是可以起到加强凝聚力的作用。

  而前期的发展。

  更是诞生了无数名篇。

  只不过,在开放以来,国外的娱乐文化冲击之下,华夏本土的流行音乐,在转变的过程中,开始浮于表面,只在乎商业化,却对内容不理不睬。

  这是很畸形的发展。

  李景霖觉得,身为音乐人,要做的,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复古”。

  倒不一定现在你只作红色音乐。

  更不一定要将绚丽多彩的现代流行音乐搞成以前的样子。

  但这个初衷,是要回归的。

  “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无脑的,放纵的去让民众获得来自于娱乐的快乐感,而需要在娱乐化的同时,保证内容不至于妖魔化。

  不然,反而是毒化。

  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只有李景霖。

  在前几年,实际上这样的教育便已经开始转变,后面也会愈发侧重于这个方面。

  最直观的例子。

  便是以前的音乐生不太需要学习《华夏音乐史》,不需要去了解华夏的音乐体系,只需要学明白西洋音乐体系就可以。

  可现在,学生们在这方面的课程是加重了,《华夏音乐史》,华夏的音乐体系,这些音乐知识的比重,是越来越高的。

  路在一步一步走,加强思想的建设,这方面的发展,其实也就是在这几年领了。

  只是李景霖在思想这方面,做的尤其突出罢了。

  很快。

  下了课。

  李景霖回到了办公室中。

  “下课了?李教授,音乐会布置的怎么样了?”

  一位老师抬起头,笑呵呵的就问了起来。

  “我们可一直在等着的。”

  “哈哈,是啊是啊。”

  听老师这句话,办公室其他的几位老师们也不由得附和了起来。

  霖哥是我的同事,近距离求音乐会门票。

  这很酷好吧。

  “已经在做着准备了,目前我在想,要不要邀请几位国际上的朋友。”

  哗。

  此言一出。

  办公室里的几位老师们可就更开心了。

  这话要是换一个人说,是真的有装B的嫌疑。

  还请几位国际上的朋友,你咋不上天呢?

  可是,李景霖说出这句话,不仅不觉得是在装B,甚至觉得很谦虚。

  他说只请几位,好低调。

  “请谁?波克曼?海因斯坦?贝鲁特?”

  “有没有可能是兹曼?”

  几位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了起来。

  语气中满是期待。

  “嗯”

  李景霖挠了挠头。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