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7章 主题曲召集,资源集中!_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在古典音乐演奏这方面,想要出人头地,那唯一的方式就是变强。

  刘晨阳和许欣对视一眼,开始有了明悟。

  完全市场化的商业竞争,厮杀程度非常猛烈。

  音乐作品的质量确实也很关键,但不会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要么没啥价值,要么一朝起飞,而想要起飞的概率,无异于是大海捞针。

  如果自己搏一搏?

  别说你没有人家的推广资源了,哪怕就是有资源,那到底得推多少年,才能赶上这十足碰巧的机遇呢?

  那答案就变的很简单了。

  赢家通吃,败者吃P。

  这模式确实十分运气,但也不代表其中完全是随机因素。

  想到这里。

  “其实,仔细想想的话,这和霖哥跟咱们说的【市场需求】与【人群受众】有不小关系的。”

  去参赛,拿奖,开音乐会,展现出硬实力,这样自然就会有一定的正面评价,慢慢积累。

  这种情况下,这几首歌在吸量的数据上就会更加直白,清晰,且差距明显。

  颇有一种范进中举的美感。

  “果然啊,这和咱们的是两种模式。”

  很多人觉得,你玩你的古典就去一边玩你艺术。

  这样的认知本身便是错的。

  任何音乐都非常需要商业化,但不该商业化的过于离谱。

  将音乐分隔开来,其实便是音乐工业化下的一种审美降级的产物。

  正如李景霖说的。

  你靠着工业化的音乐,低欣赏门槛的东西,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接下来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创作内容,多玩点NB的东西,这样,几年后,便会是一群审美水准很高的听众。

  因为,粉丝这玩意,在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只要你玩的不是特别过分,还是会追捧你的。

  引导是很重要的。

  所以才会有市场之上,智障偶像的粉丝逐渐弱智化,以艺术为名搞妖魔鬼怪的艺人粉丝邪门化等各式各样的奇葩景象。

  所以,音乐创作者可以使用工业化内容来吸引粉丝,但绝对不该无脑的以工业化内容进一步的去影响粉丝,有时候,还是需要上点干货的。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