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0章 细中求细,精益求精。_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甚至可以说,有点过分了。

  不过,在场的众人,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什么不满。

  因为,热情早已被调动起来的前提下,李景霖是以个人强大的能力,并且亲力亲为的带头冲锋,作为一个示范。

  这本身便令人心悦诚服。

  患难与共或许有点过了,但重点绝不是患难,而是与共。

  而与此同时。

  李景霖不仅仅在主导着审查的工作。

  更是在这之余,安排起了编导们进行内容整合。

  原本,文案的内容,是由专家提出一个严谨的历史资料整合,将已知史料和最新研究融合在一起,围绕着“河西走廊是丝路关键,丝路是国家重大的经略”主题,严丝合缝的形成论文。

  然后由论文,形成一个学术剧本,才进行拍摄的。

  显而易见,编导个人的学术能力是会有局限性的,难免疏漏,所以,学术顾问的专家几乎是与编导一同进行着学术文本的整合,编写成剧本,才能拍摄。

  而现在。

  这些学术专家们,又需要和编导,将这些剧本中所提及的一些延伸内容,再次细致化,形成专业的学术理论支撑,作为纪录片附带的参考资料。

  这全部都是为了将其面向国际推广时所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这工作量有多大呢?

  七个小时。

  涵盖了从汉代,一直到如今的两千多年,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近五十多个,仅仅是各个时期的服道化设计团队,人数便达到八十余人,群众演员都破千。

  甚至是一些道具上一闪即逝的蒙文,葡萄牙文,或是一些西域诸国考古中才挖掘到的古文字,都经过了十分详细的科学探查,每一个小细节都细致到位,经得起考验。

  李景霖甚至能毫不夸张的说。

  饰演古代军队士兵的群众演员,腰带上几乎注意不到的纹饰,都能给你细致到写出一整个论文,并且有详细可考的出土文物,出土时间等等等。

  在普通人看来,这样的细致简直是离谱。

  而放在专业人士的眼中来看

  那更是离大谱。

  这也导致了审核工作,量大,繁琐,艰难。

  包括田所。

  也在李景霖的带领下,变成了一个细节狂魔。

  连着三天没有回家。

  好不容易回趟家,那纯纯是为了取一下放在家里的纸质研究文件底稿。

  来回不到五分钟。

  田萌看到自己老爹匆匆忙忙的样子,一时之间是有些好奇的。

  于是,在舞剧《张骞》排练休息的间隙,也赶来了京城看望老爹,顺便参观参观。

  可说是参观,却没有任何人理田萌,所有人都在忙着手上的事情。

  一走一过,时不时就能听到屋子里传来激烈的辩论声音。

  田萌似乎更有些悟了。

  想起李景霖当时斥责自己的那一幕,突然便理解了。

  也更是感觉到,自己以前,可能太看轻这些宝贵遗产的重要性了,也有些太幼稚了。

  ――

  面对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若是连自己都不在意,不爱护,不发扬,不愿意精益求精。

  那还能谁来做呢?

  一枚螺丝钉虽小,但总要有人将其视为一生。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