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三章 质疑问事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点到张勋等将屯守的淮阴:“臣窃观袁术动向,见近有朱公镇守,远有陛下天兵,彼不敢轻动,动则招致大军。以彼等兄弟之隙,袁术必不会为其兄先试锋芒。而豫州各路兵马不过万余,其趁此时机择兵东去,谋夺徐州,与袁谭、吕布等人合于一处,则为彼等必然之举。”

  这正是郭嘉料算敌我形势、心思缜密的地方,当下朱儁已领所部返回颍川,汝南、沛国等地兵马虽然只有万余,看似空虚,但对袁术来说,却是朝廷的诱敌之计。只要他敢率军深入,刚抵达河南的朝廷精锐与朱儁等军就会立即从颍川南下,袁术就会为袁绍代受最凌厉的攻势,让袁绍得到喘息、反击的机会。

  是故汝南刘艾等人的防御再怎么看似薄弱,袁术也不会轻易动兵,而在他看来,只要他不主动招惹,朝廷就会将重点放在实力更强、距离更近的袁绍上面。他就可以借此剑走偏锋,去徐州捏刘备这个软柿子,与侄子袁谭会师,进取兖州。

  荀攸眉目低垂,目光不知放在舆图上的哪一处,让人看不到他的眼神:“这就得看曹、刘二人能否在徐州防住两面之敌了。”

  “不能又如何?”郭嘉傲然一笑,随口反驳了一句。他很自然的将手收回袖中,不经意间流露出几分本性:“袁术精兵不过二万余,泰半皆在纪灵、张勋、刘详、苌奴等将之手。彼等一旦入徐,则淮南空虚,单凭李豊等将,如何会是朝廷的对手?只要朝廷趁袁术精兵入徐,遽下淮南,则袁术根基铲灭,累累若无家之犬,败亡不远矣。”

  刘晔在一旁看着郭嘉由一开始的拘谨逐渐变得神采飞扬,尤其是谈论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更有一种凌人的气势。心中实在羡慕不已,但他现在只是一介白身,得蒙皇帝召见已是殊遇,岂能擅做置喙?他只好干看着郭嘉在一旁与荀攸、贾诩等大臣言语往来,就某一处战术细节各执一词,丝毫不落下风,而皇帝则是低头细看地图,脸上始终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今日过后,颍川郭奉孝当是简在帝心了。

  刘晔又羡又嫉的想到。

  “朱公丧子,淮南应尽皆知?”皇帝仿佛想到了什么,忽然问道。

  刘晔不知道皇帝是问郭嘉还是问他,脑中只灵光一闪,抢先脱口道:“唯!臣与好友从江东来,过淮南时常见各处县邑有所议论。想是袁术已知朱公丧子,有颓丧之心,用兵必难尽力。朝廷若临阵换将,关东则鲜有人能比得上朱公,而以樊稠之粗勇,徐晃之名轻,必不为袁术所警,其更得东向无忧。”

  他一口气说完,才发现自己面红耳赤,心跳的飞快。这说不好会在事后被人劾奏失礼,但他却并没有后悔,有时候时机就得要靠自己去争取。

  这时,刘晔忽然想到,朱儁因丧子而大病初愈,意志消沉,时间选的未免也太巧了些!偏在皇帝已经决定好战略布置后发作,难免不会让人觉得里面有蹊跷,这似乎不仅是对袁术设下的计谋,刘晔感觉自己触摸到了什么隐秘,而这隐秘又让他紧张起来。

  皇帝此时听见陌生的慷慨之词,抬起头来,径直看向刘晔,他笑问:“你自称什么?”

  刘晔无官无职,是没有资格称臣的,但他思维敏捷,很快从皇帝的语气中看出所想,振振有词的说道:“臣……乃光武皇帝子阜陵质王之后,忝与陛下同宗,正当称臣。”

  “我刘氏宗亲,近世多贤良。”皇帝看着荀攸、贾诩等人投去的目光,夸赞了一句:“你适才说的在理,若非袁术笃定豫州之兵一时威胁不到淮南,他也不会倾巢而出……朱公郁悒之事,能遍传淮南,其间或多有奉孝之功。”

  “臣不敢当。”郭嘉神情镇静,谦虚道。

  “刘晔。”暂时撇开朱儁的事情,皇帝正要说起‘第三件事’,他正式点名道:“你从江东来,又曾追随过孙伯符,彼等抱有何样心思,你应当有所知?不然,何必与鲁肃弃家毁业,远至雒阳谒见。”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