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2章火爆的批片_华娱从北电2002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3章火爆的批片

  “我不赞成在国内推行制片人拥有最终剪辑权的制度。

  好莱坞制片人掌握最终剪辑权的确很普遍,但这是建立在他们的制片人专业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往往是自己有一个创意,想一个项目,之后由导演落实。

  但在华夏,制片人对艺术规律的理解还是难以和导演比肩,需要尊重导演的创作原则。”

  近日,魔都电影节,到底导演该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还是向市场妥协,成为本届电影节的热议话题。

  起因是国产电影《肩上蝶》被片方从120分钟删减至90分钟,该片导演张之亮一气之下宣布“退出”。

  虽然该事件最终以片方妥协――恢复至120分钟,双方和解而告终。

  但“谁拥有电影剪辑权”却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对于谁才有最终剪辑权的问题,导演贾樟珂、徐克、巴瑞莱文森纷纷给予导演声援。

  毕竟导演们还是希望自己手握大权,剪辑权都没有哪里能体现出导演的艺术。

  制片方自然是希望能有更多话语权,抬出论点:“好莱坞‘观众为王’,吴宇森电影曾遭重剪!”

  电影业最发达的好莱坞,剪辑权一般都掌握在制片人手里,能100%拥有剪辑权的导演,整个好莱坞也不会超过5个。

  网友们看着热闹,吃着瓜,两边都有人帮。

  “李导,我还是觉得导演有最终剪辑权会好点。”郭番一边盯着《太空旅客》的后期,一边和李牧闲聊道。

  李牧抬头看了他一眼,废话,你自个都是导演,不站这边,你要站去哪?

  “其实老制片厂那套还是可以的,我估计国内电影工业化起来后,还得回去。”

  李牧想起了当年老制片厂模式下的电影生产方式。

  制片厂监督,导演虽然是最大,还是受到了相应限制。

  结果后期改制之后,导演中心制得以延续,制片厂监督名存实亡,国内的导演一朝去除束缚,瞬间如同脱缰的野马,打着自由创作的旗号,在放飞自我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最典型的代表,陈凯哥

  “梦影传媒的制片不就有点像这套嘛。”

  郭番笑了笑,在梦影虽然导演权利也很大,但是像剧本之类的,一旦定下来几乎就不允许改动了。

  李牧就是怕有些导演,拍着拍着,开始膨胀了,肆无忌惮的更改剧本,追求艺术,要的就是火花,结果电影被观众“火化”

  今年的魔都电影节,吸取了去年的教训,金爵奖中外对抗分了果实,也算是阖家欢喜吧。

  但是金鸡的骚操作还是一如既往:如果要参与单项奖角逐,影片投资得过800万人民币。

  那么没到800万投资的电影怎么办呢?

  有个小成本影片评奖单元只能选出最佳影片,但是没有单项奖了

  “哦,少了800万的,人家不带你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