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三章 飞在天上了_朕就是亡国之君朱祁钰朱祁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谦很快的来到了郕王府,他和金濂是最后两个贺岁的人了。

  “陛下不用麻烦了。”于谦赶忙阻止,但是兴安已经把茶端上来了。

  于谦坐在左面,金濂则是坐在了右侧,兴安立侍。

  农庄法,是朱祁钰推出的一个大明时代抵抗土地兼并的重要手段,也是他登基以来,最大的良政。

  他将自己在京畿推广农庄法的事,事无巨细的说了个清楚。

  这是理所当然,会发生的事,也在朱祁钰的预期当中。按照经验,高生产力,也就掌握了较多生产资料的地主们,是不乐意集体农庄的。

  朱祁钰定了定心神,颇为认真的说道:“细细说来。”

  天之人,君子不怒自威,不喜于言表,不喜于形,怒于色,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

  于谦早就打好了腹稿,赶忙说道:“陛下,其实臣刚开始推行农庄法,就发现了端倪,有人不满农庄法推行,大肆散播谣言惑众。”

  金濂无奈的说道:“这也是臣找到于少保的原因,臣无能,这农庄法推行看似简单,却是步步维艰。”

  这些日子,多少有了点眉目。

  大明朝在万历年间,还有窑工跑到长安门前,跪拜求万历皇帝收回矿监。

  大明朝的一些人,带节奏,同样是一把的好手。

  “当时有人在人群中向臣射箭,十团营勇字营军士,差点在大兴县衙门前,与百姓发生冲突。”

  “他们好在其中,浑水摸鱼。”

  他继续俯首说道:“臣已经将那个乱中射箭之人,抓到了,相信审讯之后,必有结果。”

  “杀鸡儆猴,方为上策。”

  于谦不仅给出原因,还提出他的解决方案。都察院的御史们,总是提出问题,不给原因,然后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方案,实际上,是为了揽权。

  当然于谦的解决方案,还是需要陛下去圣裁。

  结果呢?

  解决群众问题,是个穿针引线的细活儿。

  慈父的穿针引线也要学。

  于谦并没有审讯那个射箭之人,因为于谦是兵部尚书,他不是法司,他并没有仗着自己深受皇帝信任,就随意的擅权。

  于谦坐下之后,便讲起了大兴的事,尤其是说到了真武大帝转世这一段,满是笑意。

  于谦赶忙解释道:“陛下,百姓不视教化,若是讲的太复杂,反而不妙,等到他们多读些书,自然知道了道理,便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了。”

  “哦,这样。”朱祁钰想了想,这个时代,假托神明之名,其实也不是不可,实事求是的说,还有更快速的方法,去推广农庄法吗?

  真武大帝转世,这个假托之名,朱祁钰认了,也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掌令官们,已经培养好了,于谦何必如此辛苦呢?

  “臣在地方巡抚十九年,也习惯了跟百姓们打交道。这百姓诸事繁琐,但是颇为有趣的很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