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_朕就是亡国之君朱祁钰朱祁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正赋折色,由来已久,自洪武年间就时有折钞,折银,这是历史在螺旋上升的必然结果。

  兴安拿来了一个盘子,上面盖着红布,引得大家的好奇。

  “既然势在必行,那总要有个章程,所以就铸了这银币数枚,给大伙看看成色。”

  白金,其实是锡,加入锡完全是为了固形防氧化,也是为了保持印花尺牙不被磨损。

  兴安又拿了一个小天平,放在了桌上,笑着说道:“此币,一两。”

  银币大约三寸大小,厚约五毫,正面的花纹是两个麦穗交叉,中间大写壹两,而背面则是景泰元年·京师铸币局造,平厘七钱。

  兵仗局天天压勋章,压出了经验,朱祁钰和兵仗局的太监李永昌沟通之后,铸造几个样品,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吹一下,发不出声音来。”朱祁钰吹了一下,却是纹丝不动,轻轻弹了几下,却是声音沉闷。

  朱祁钰又拿起了一块新的假币,笑着说道:“这一枚是六成半银,虽然声音极为清脆,重量上,接近一两,但是它吹一下还是不会嗡嗡作响。”

  这枚钱的花纹极其精美,两条麦穗和尺牙虽然不深,但是却是足重,七成银已经是下限了。

  火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他面色颇为严肃的说道:“盗铸诸金钱罪皆死,籍家,全家流放永宁寺。”

  折色势在必行,盐引涉及到了盐粮,虽然有价,但滥发却是祸国殃民,大明需要货币,弛用金银之禁,的确是弛用了,但是却弛用了一点点。

  如何流通?

  这样即便是天下折色,银两运抵京师,天下实物,亦需要到京师来换取银元。

  右佥都御史御史李宾言,有些疑惑的说道:“陛下,臣愚钝,为什么不直接在南直隶开辟一个制造局,直接在南方熔银铸币呢?”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没有多说话,群臣都看着李宾言,场面一度十分的安静,李宾言比较尴尬的摸了摸脑袋。

  其实问题并不难解答,因为李宾言的想法非常的朴素,和朱元璋的疑问是一样的。既然地方的钱粮还要派到地方去,那为何不直接留在地方,到时候写给条子,报备朝廷不就好了吗?

  你放在地方,地方抓着钱粮,就要跟你朝堂背道相驰了。

  并没有人愿意在文华殿内,给李宾言解惑,这不是当着陛下的面儿,说大明列祖列宗的坏话吗?

  “朕令工部、户部、兵仗局太监,督办御制银币一事,百姓有银,可到宝源局,换取银币。”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讲武堂提督内臣,兵仗局太监李永昌,立刻说道:“陛下火耗三成,应当归内帑所有。”

  朱祁钰的银币里只有七成为银,剩下的三成,都算作是火耗。

  这笔银子,就是铸币的利润。

  户部尚书金濂立刻不乐意了,站起来说道:“陛下,这太仓银铸钱,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