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零五一章 哪有什么神仙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吹来的风雨中,总让人能够嗅到一些战火熏燎的气息,阴沉沉的天空下,城中行人并不多,来往的都是队列井然的士卒和策马飞驰的斥候。

  马蹄踏下,迸溅起细细的水花,飞溅到路边紧闭的门户上。

  城墙上,王师的旗帜,已经被雨水打湿,沉重的垂落,但很快,一名士卒就在城门楼上展开了更大的一面旗帜,直接悬挂在栏杆上,向下垂落,舒展开来。

  黑红色的旗帜,渲染着血与火的气息。

  郡守府内。

  “当年秦赵争霸,长平之战,盖因上党而起。”邓羌站在舆图前,对旁边的人说道,“上党地势之重,同时关乎秦赵两国之存亡,若上党丢,则秦不能守河东,赵不能守太行,各自都得跑到咸阳和邯郸城下了。”

  “否则都督也不会把你这员大将放在此处。”站在邓羌旁边的,不是别人,正是并州刺史王猛。

  不假,王猛并没有呆在晋阳,而是跑到了上党来。

  邓羌笑了笑:

  “今日之局势,恍如昔日之局势,慕容氏在河北,盘踞中山与邺,岂不正是邯郸故地?而都督雄踞三秦,东出河洛,岂不正是当年大秦之姿?

  这历史啊,的确非常有意思,总是这般,在一遍一遍的把已经上演过的重新演绎。”

  大秦······那都已经作古了。

  而且作古的,不只是一个秦。

  王猛摇了摇头:

  “现在人人说秦,说的都是氐人的秦,那五百年前的秦,反倒是没有多少人会轻易想起来了······说来倒是伯夷你······原来不是不读书的么,现在倒是对这些典故了如指掌,而且甚至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考量,实在是难得。”

  邓羌笑道:

  “响应都督的号召,大家都在读书学习,甚至就连军中的普通士卒,每天都缠着主簿之类的讲解历史、了解一地之地理历史,问题问的复杂的时候,就连主簿们都得去翻书细细查找。

  要说这古人,喜欢记载历史,倒是对的,可是言简意赅这个毛病,可真不行,有时候还挺让人纳闷,为什么就会如此,而这几个人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阴谋盘算,那几个国为什么就突然间没有了。

  别说是我了,就算是那些将士们,也经常会提出来几个让主簿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们这才知道,原来还有先生们都不知道的答案。原来先生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既然如此,那学习知识并没有什么难的,先生们多看书、知道的多,走在前面,所以是先生,那我们也跟着看书,走在后面,早晚有一天,能和先生比肩。”

  王猛抚掌笑道:

  “你们能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再好不过,都督若是知道了,应该也会很高兴。

  不过读书认字,了解历史,通晓风云,虽不是什么坏处,却也要懂得能够自我分辨,孰对孰错,人心之中还是要有一杆秤的。

  而且便是古人做的对,也不一定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变化,只是遵照圣人学说,那么自己所能解决的问题,也终究只是数百年前存在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圣人,毕竟离开我们已经太久了,这未来,他也一样没有办法预见。”

  邓羌若有所思,良久之后,方才缓缓说道:

  “五百年,必有圣人出,我们是应该换个圣人了。”

  说到这里,邓羌打量着王猛,好像在问,刺史觉得,这个圣人,由谁来做最为合适?

  出乎他的意料,王猛哂笑一声:

  “圣人啊······也没什么好的,被人摆在供桌上,天天烟熏火燎的,怕是烦都要烦死了。”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