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四八章 打不过,告辞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奔走了,不是么?

  两个人不算各怀鬼胎,但也都心思沉沉,保持缄默。

  而小楼上,窗户被轻轻推开一条小缝隙,接着冒出滚滚热气,顺着窗户缝儿溜入寒风之中。

  窗户缝里挤进来一只眼睛,悄咪咪的向下打量。

  “殿下?”身后屏风外,传来疏雨的疑惑询问。

  显然是听到了开窗户的声音。

  新安公主打了一个激灵,忙不迭的用力关上窗户,讪讪回答:

  “没,没事,就是有点热而已。”

  疏雨不再吭声。

  而泡在浴桶中的少女,双腿缓缓蜷起,抱着双膝,闭上眼睛。

  不知道过了多久,水已经微微发凉,外面响起了疏雨吩咐宫女的声音。

  疏雨现在身兼保护杜英以及统筹江南六扇门情报的重任,当然不能和保镖一样盯着长公主。

  长公主缓缓起身,在蒙蒙水汽之中,粉拳轻握,好似下定了什么决心。

  ——————-

  长安,都督府。

  自杜英从许昌短暂休整之后再一次南下,而河东王师也在雁门关频频有所动作开始,都督府就已经越来越冷清了。

  盖因大量的中层和基层官吏被抽调到前线或者沿途保证信息的流畅、粮草的转运以及本地的安稳,散作满天星一般。

  这也就导致原本可以聚在议事堂上规划讨论的掾史们,此时不得不下沉一线,承担起原本属于手下左右副手的重任,以让他们能够离开长安或者也跟着下沉更前方。

  这也就得益于杜英走之前做出的规划,如今关中新政的确在按照杜英规划好的向前走,其实也不需要有人在最上面时不时的调整方向。

  朝令夕改,可不是什么好事,一切都还需要时间的延伸,带来财富的积攒和技术的沉淀,才能让人真正的感受到新政带来的好处,感受到整个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善。

  如今的关中,也只能说在工商业的发展和对外沟通开放上略有缩成罢了,距离杜英所设定的目标还远。

  所以大家也都不急于一时,揠苗助长,有害无益。

  当然,也应当归功于杜英组建起来的参谋司,如今官吏们正分派往四面八方,但是张玄之主持的参谋司,是一直铁打不动的,他们负责把杜英提出的战略计划转变为一条又一条可以让各方官吏们参考、遵循的计策方略,再由这些派往各处主持新政工作、已经有些经验的官吏们结合本地的情况落到实处。

  因地制宜,注重结果,不强求完全遵循都督府制定的方案,不以条条框框完全限制住每个地方的发展,以避免形成模板化,反而丧失了独特的竞争力。

  “都督府,到底是代表权威,代表都督的。”

  空荡荡的大堂上,正站着翻看公文的男子,微笑着问道:

  “所以又如何让地方上能够放开手脚?”

  站在他的身后,张玄之挠了挠头,笑道:

  “大方向上呢,一向是都督亲自制定,所以大家愿意相信,愿意遵从,而小细节上呢,则主要是参谋司进行填补,结合有参谋司的理解和一些实际案例。

  当然,因为都督的想法,众所周知的与众不同,却又往往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所以这些实际案例呢,我们也只能找来一些反面的,仅供参考。

  愿不愿意参考,我参谋司真的管不住悠悠之口。”

  “哦,明白了。”男子笑道,“算作威胁,对吧?”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