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9章 唇枪舌战_骑砍三国之御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不由神色稍微,唯有张松依旧神情阴郁,冷声喝道:“鲁使者这般伶牙俐齿,巧舌如簧,难怪能被王州牧委以使者,不过有句话阁下却不知听过没有?”

  “别驾请讲。”

  “辞胜于理,终必受诎!”凝视着鲁肃,张松露出嘲讽似的笑容,“尊使纵有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终究无用!”言罢不再与鲁肃辩论,只是袍袖一拂,很是潇洒的转身坐回席内。

  辞胜于理,终必受诎,这是出自战国时的一个典故。

  战国时诸子百家齐放,其中两家最为善变,其中一个就是苏秦张仪出身的纵横家,另一个则是名家,代表人物便是提出“白马非马”学说的公孙龙。

  公孙龙算是天朝“诡辩学“上的祖师爷了,此人思维敏捷,言辞锐利,当时几乎没有人能把他辩倒,可谓毫无抗手,独领一时的风骚。

  他曾经做过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赵胜一直很器重他,直到有一天,孔子的七代孙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辩论“奴婢有三个耳朵”的观点。

  公孙龙辩解的十分精微,让孔穿无以对答,一会儿就告辞了.第二天他再见赵胜,赵胜问道:“昨天公孙龙的一番论述头头是道,先生觉得如何?”

  “是的,公孙龙的口才的确厉害,他几乎能让奴婢真的长出三只耳朵来,不过实际上您和我都知道,奴婢却终究只有两个耳朵,而这才是事实。”

  孔穿回答说:“那么我想请教一下,明明三个耳朵不是事实,说服别人又十分困难,而论证奴婢有两个耳朵却十分容易,只需指给您看便可以了,那么君侯以为,我们该选择容易证实的真实,事实呢,还是选择一个论证困难,且明显虚假的呢?”

  赵胜默然许久,第二天便对公孙龙说:“孔穿其人,理胜于辞,先生却是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落入下风。”此后也不再奉公孙龙为座上宾。

  鲁肃也是饱读之士,自然知道这个典故,也明白张松引用这一句来评价他,换而言之,也就是鄙视他是和公孙龙那样只有口舌之利,没有真才实学的“辨士”。

  不过他倒是没有生气,依然还是微微一笑,说道:“别驾乃蜀地高贤,肃本来是十分仰慕的,但却不料竟出此言,实在大失所望。”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务’是什么呢?‘时’者,当前;‘务’者,事情或形势。真正的俊杰应该是视当前的形势而采取合适的应对,那么现如今的天下形势是怎样的呢?龙蛇并起,豪杰竞逐,而雌雄未决,胜负未分,此大争之世也,便如古之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之时,以圣人之儒,尚且要称赞子贡的辩才,以孟子之尊,尚且以‘知言’自许,并且以‘好辩’著名,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后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