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章 四方皆动(下)_骑砍三国之御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明白明白。”董临连连点头,心中暗自计算一番:

  “要是这么凑凑,倒确实还能凑出一千余人。”

  “只是郡守,还有两千人的缺口”

  “咱们郡内已尽全力,若是兵力还是不足,那自然只能向上级求援了。”

  徐宣望向王异:

  “你即刻写份文书,阐述事情始末,向咱们的刺史大人求援,请他派遣两千强军,助我齐郡守疆御敌,平息贼患。”

  “府君,臧洪可是袁绍所任命的,”王异有些迟疑道:“未必会答应啊.”

  “他会答应的。”徐宣眼中精光一闪,环视众人:

  “他若不答应,咱们便向另一位青州刺史求援。”

  “这位见危袖手,咱们另寻助力,合情合理.”

  说着,徐宣望向众人挤了挤眼,笑呵呵道:“不论是袁本初还是咱家州牧,应该都挑不出理吧?”

  郡守难得显露这般促狭作态,众人连忙识趣地配合大笑起来。

  田楷,正是白马将军公孙瓒所任命的另一位青州刺史。

  在公元191年到194年,青州其实同时存在着两位刺史。

  群雄割据的时代,不算什么奇闻。

  兖州,陈留郡。

  郡守府后苑。

  今日秋高气爽,太守张邈正在此举行一场宴会。

  宾客人数不多,不过三五成群,皆是青衣白袍,清雅俊逸。

  妙口温言,郎朗话语,论典引经,滔滔不绝。

  “绮袖丹裳,蹑蹈丝扉。盘跚蹴蹀,坐起昂低。和畅善笑,动扬朱唇”

  “伯喈公此作,情辞之优美,令人心神皆醉啊。”一个青年点评,满脸敬慕。

  “我倒是更欣赏伯喈公的述行赋。”另一人青年也曼声轻吟:“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

  伯喈公,正是蔡邕,举世皆知的名臣大儒,通经史、善辞赋,更通晓音律书法。

  当真是才华横溢,风雅超群。

  这样的一位出名的本地人,自然令陈留人全郡引以为豪,时刻挂在嘴边。

  “伯喈公世间大才,却因言获罪,天不假年.”张邈忍不住感慨万千:“惜哉,痛哉。”

  “诸位,且满杯,吾等共敬伯喈公。”

  话音落,自有婢女持壶上前,众人同时举杯,一口饮尽。

  这时,一个面容清癯的文士突然一声慨叹。

  “公台,且莫太过伤心,王允逼死了伯喈公,却也落的身死族灭。”

  张邈以为对方对蔡邕之死难以释怀,主动出言劝慰:“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吾并非因伯喈公早逝而叹息。”

  那文士正是东郡名士陈宫,闻言摇头:

  “只是可惜蔡伯喈这般人物,竟然和某些残虐之辈成为管鲍之交。”

  听到这话,全场顿时一静。

  众人都知他言下所指何人,却是无一人敢接话。

  张邈知他的性子,也不见怪,只是笑笑,随意地扯开话题。

  随着陈宫继续保持一言不发,不久之后,场上气氛又融洽起来。

  正兴浓酒酣时,府上管事蹑手蹑脚地走了过来,等了片刻,选了一个时机走近张邈身侧,递上一卷公文,细声说。

  “老爷,这是今日刚传来的消息。”

  “嗯。”张邈接过书简,只是看了几眼,便神色大变。

  “何事?”

  陈宫见状,俯身问道。

  “公台,且冷静先。”张邈望了望他,犹豫片刻,还是选择了直言相告。

  “前方传来讯息,边文礼起兵欲救援徐州,于半路被夏侯惇截.”

  望着对方变得铁青的脸,张邈有些不忍说出最后一个“杀”字。

  砰!

  陈宫拍案而起。

  用力之大,直接将案前的酒盏碟盘悉数震翻。

  酒水流了满地;

  无数时鲜瓜果跌落在铺地的素缣之上;

  整个后苑的细语和笑声瞬间敛去。

  良久,一声暴喝骤然响起。

  “曹孟德!”

  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发现2000字了,但是个别章节介绍的信息好像确实不多

  尤其是主线以外的一些东西,我后面尽量注意,文字精简些,主线外的,一章尝试下多视角多线。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