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70章 战略转变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臣遵旨。”三位宰相一齐应道。

  顿了一会,赵光逢问道:“陛下方才说,不欲亡波斯,那么在西域到底是怎么个方略?”

  邵树德沉吟了一会。

  赵光逢的意思是,哪怕战争一时半会还结束不了,但转向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了,你总要有个整体战略吧?

  “闭门造车不是好事。”邵树德说道:“朕非不能亡波斯,而是不愿。波斯在,还能镇着点那些牛鬼蛇神。波斯亡了,那些部族没了约束,反而不是好事。故维持一个虚弱的波斯,是最好的结果。至于再往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朕这一辈子,就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如果不计后果,全力发动战争机器,其实是有可能灭掉波斯的,但能得到什么?

  土地占不了,必然还是当地人自己统治自己,或者被那些游牧部落入主,比如乌古斯人,或者呼罗珊地区的波斯贵族东进等等,可能性很多。

  安西道诸州,自己还没消化完毕呢,没必要再搞太多土地,贪多嚼不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儿子、孙子辈有那个豪情壮志,在消化完西域之后,锐意西进,那固然好,但这与邵树德无关了。

  保留一个虚弱的萨曼波斯王朝,在当前这个阶段是有意义的。

  因为布哈拉可以约束造物主的狂热信徒们,不让他们向东传教。

  如果没人约束,那可真是防不胜防,因为你连个对话的对象都没有,去中心化的传教体系,四处开花,更加麻烦。

  不要高看官僚系统的能力。有可能教会在某个部落秘密传播十几年了,他们还不知道……

  布哈拉还可以与西域进行贸易,流入大量金银,促进西域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中原百姓自发移民过去。

  贸易是需要一个稳定环境的,也就是秩序。萨曼波斯可以约束各个部落,提供一个大体安定的环境,促进贸易,成为大夏的提款机。

  因为不同的文化、制度和思维模式,布哈拉的存在还可以与中原进行文化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促进科学的发展,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邵树德不确定新朝雅政在将来会不会走样,那么时不时吹入一点新鲜空气也是好的。传统儒学士子,邵树德觉得他们有可能会进行改变,自我进化,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不介意用外国人。

  说白了就是竞争。

  大夏的新学派系,对波斯没那么讨厌,甚至有不少共同语言。比如明算科学子,天然喜欢与布哈拉的数学家们交流。这种交流带来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波斯学者有可能会来中原定居、生活,做学术研究,如果有出色的,甚至可以授予官职。

  儒家不改变,我就用全世界的人才,不一定要用你,就这么简单。

  邵树德简单地说了一遍,三位宰相都有些高兴。

  从他们的角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