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百八十五章 南京保卫战(三)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南京附近的建制军队,除了几个宪兵团,就剩刚刚赶到南京的万耀煌部的25军和之前因为伤亡惨重退到南京休整并补充新兵的43军,共4个师的兵力。

  “李司令!”郭汝栋迅速站起来,身躯挺拔地站在那儿。

  “郭军长,从现在开始,你的部队负责接管南京城的城防任务,对于从前线溃败下来的部队,由你部负责收拢。成建制的让他们迅速归建,不成建制的,全部收编,我这边会从中央军校抽调军官进行重新编组。”

  “是!”

  “万军长!”

  万耀煌站起来道,“李长官!”

  “万军长,你的部队因为是刚刚赶到,是生力军。暂时就负责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雨花台、乌龙山等制高点修筑防御工事。”

  “是!”

  。。。。。。。

  李恪连续下了很多命令,但会议结束后,李恪的神色依然凝重,旁边的孙立人显然看出来了。

  “叔民,你这是在为如何守南京担忧吗?”孙立人问道。

  “算是吧。”李恪点头道,“主要是现在手上可用的部队太少了,那些溃兵大多不堪重用,堪用的几支部队都在锡澄线防守。早知道就该调17军和67军过来了,也不至于现在觉得人手不够。”

  “叔民,你忘了徐源泉的第10军就在长江北岸,把他的部队调来不就行了。”孙立人提醒道,“而且南京近百万人口,你想想其中青壮年有多少人?就算不能立即成军,但也能趁机招募新兵,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然后等前线的部队撤下来,就可以立即补充,总比从湖北、四川等地抽调方便多了吧。”

  淞沪会战,早已把京沪地区的保安团消耗殆尽,更多的是从浙江和湖北补充的最多。当年李恪在浙江的时候,建立了预备役体系,经过这么多年在王成志的支持下发展,已经培养了很多经过军事训练的后备士兵。

  在淞沪会战期间,浙江不仅给前线部队补充了数万新兵,还能用剩下的部队组建起两个师,可见其底蕴。当然,由于人口原因,浙江很难短时间提供更多的新兵,肯定得优先满足王成志的部队,然后才会给其他部队补充。

  四川、湖北倒是能提供很多,但运力是个麻烦事。现在每一艘从上游到南京的船,不是运的士兵就是武器弹药,而且有些运输武器弹药,士兵基本上只能徒步前进。至于火车,由于火车机头数量不足,运力已经达到了顶峰。

  听到孙立人这么说,李恪这才发现自己真的是糊涂了,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忘了。他随后就给徐源泉下令,让其把部队开到南京,协助防守南京。对于徐源泉,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下面的一个师长---黄百韬,那可是个比较可以的将领,他还想着什么时候能把这位给弄到自己的部队,在第10军简直是屈才。

  至于招募新兵的工作,李恪交给了孙立人,让其负责去招募。在他看来,以南京的人口基数,招募几万人应该没问题,结果他还是低估了在自己强大的舆论宣传下,这些年轻人对参军的热情。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