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9.瞧新鲜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施政学院,从而获得官身。

  实在是能力有些欠缺,或者比较特殊的岗位,在工作一定年限之后也可以自动获得从九品的官位。当然,这个官位只代表个人的待遇,并不代表具体的权力。

  还有一些特殊的人才,哪怕大字不识一个,也可以获得很高的官位。比如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们,很多都有四品、五品的官身,尊贵得很。

  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金州军内官老爷几乎到处都是,完全不值钱了,更像是一个确定俸禄和待遇的标杆,真正决定官员地位的还是金州军内的具体职务。

  这官位在金州军内虽然不值钱,但是在大明那边还是非常珍贵的,毕竟这些官位是得到朝廷正式认可的。

  要知道,大明不说地方上衙门里的众多小吏,就是京师里的各级衙门里也是无品无级的小吏居多。这些小吏说起来是在大衙门里做事,权力很大。但是绝大多数哪怕能力再出众,辛苦一生都混不到一官半职,可见其中的难处。

  金州军如此大规模的封官自然让吏部有些牙疼,好在这些官都是在金州军自己内部流动,不会冲击到朝廷现有的统治体系,而且多是不入流的九品官,所以吏部咬着牙也就认了。最主要的是金州军不用朝廷负担这些官员的俸禄,所以再怎么多也无所谓了。

  一段时间之内,金州军的官员身份在京师里就是个笑话,那些进士老爷们带着优越感鄙视着金州军那群沐猴而冠的官员们,还经常拿此事来开玩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尊贵。

  但是同样的事情在京城里的那些小吏们看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小吏们是京师各级衙门的基石,大量的具体公务都是他们来处理的。但是因为没有正式的出身,他们一辈子也捞不到一个从吏到官的机会,掌控衙门的始终是那些高高在上进士老爷们。

  前段时间金州军向朝廷要求人力支援,点名了要朝廷委派吏员过去,只是京师的这些吏员们并不积极。

  这些小吏们在京师那都是好几代的坐地虎了,除了地位不显,实际的好处并不少。相比起那些流水般变换的官老爷,他们才算得上是衙门里的常青树。甚至很多时候,那些官老爷们想要衙门正常运转,还要时不时的笼络他们一下,否则这些官油子有的是办法让衙门陷入瘫痪。

  有了这么多的隐形好处在,这些吏员们自然就不想去金州了。毕竟在他们的眼里,京师是大明首善之地,天子居所,其他地方怎么比得了,何况是聊不拉屎的辽南。

  所以哪怕朝廷说得天花乱坠,许诺了不少的好处,依然很少有人响应去辽南的号召。

  但是金州军为治下官员请封的事情引起了京师吏员这个群体的注意。这可是实实在在登记在册的朝廷官员,身份地位与吏员已经有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