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0.飞龙在天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轮不到他们用,爱新觉罗家族都不够分呢。

  “咦,那是什么?”一个清军的将领指着南关那边缓缓上升的一个黑点,惊奇的说道。

  阿济格放下望远镜,很快就找到了那个黑点,马上重新拿起望远镜对准了那个往天上窜的黑点。

  只见在望远镜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一个不知道用什么做的巨大圆球在向天上飞,下面似乎还有一个篮筐一样的东西,看得阿济格眼睛都瞪圆了。

  阿济格不知道他有幸看到了热气球第一次应用到了军事实践中。

  在后世,热气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并没有太大的科技含量。但是在如今,热气球绝对算得上是黑科技,超越了整个时代。

  在战争中,拥有一个制高点是非常有优势的,起码可以观察到敌军的动向,己方再做出相应的部署,胜算大增。

  站得高看得远,在没有天然的制高点时,鲁若麟就想到人为的制造出一个高点来。

  这个想法在其他人看来是天方夜谭,但是在鲁若麟看来是非常可行的。而在所有的未来技术中,热气球是如今最容易实现的。所以鲁若麟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工匠协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让他们去实施完成。

  其实热气球的原理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孔明灯。只是因为需要载人,所以对工艺的要求大大提高,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热气球的制作材料是关键,既要防止漏气,还要有一定的防火功能,还不能太重,并且要结实,着实难倒了工匠协会的一帮人。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工匠协会终于拿出了可以实用的热气球。

  球体使用了双层质量上佳的丝绸,并在内外刷了一层鱼胶,增加它的气密性。为了增强球体的强度,上面又缝制了一道道的褶皱。

  为热气球提供热气的是一台特别制造的炉子,使用的燃料是燃烧值比较高的油脂,通过喷口为球体提供持续不断的热气。

  巨大的球体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可携带近四百斤的负重上天,足以吊起一百多斤的吊篮,外加几十斤重的炉子、几十斤燃料,以及一个士兵。

  在试验成功后,鲁若麟马上下令将热气球运到了南关,开始投入实战。

  当鲁若麟说要送人上天时,洪承畴等人嗤之以鼻,是绝对不相信的。

  对于这帮土老帽,说再多也没用,直接展示出来打他们的脸是最好的办法。

  以这年头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热气球绝对是高科技,无论是制造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非常高昂,为此工匠协会专门派了一组技术人员操作,宝贝得很。

  作为工匠协会的老大,万金山绝对不会放过这样露脸的机会,亲自在现场指挥。

  洪承畴看着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疑惑的问道:“就凭这些东西你们就想把人送上天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