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渐行渐远的中国摩托车品牌_轮回198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言的市场运做为银钢带来滚滚财源,一度风光无限。其后内部的管理隐患和市场的变化等种种原因在2005年集中爆发,销量急剧下滑,加上在06年传出创办人兄弟之间发生矛盾,掌管销售的伍钢出走更是为银钢雪上加霜,对比2006年和2007年银钢在重庆摩托车博览会上的装饰,就可以看出昔日的摩帮大腕的没落,07年风传银钢接手的50万台天量巨额外单现在也没了下文。目前在银钢号称的亚洲最大的单体厂房车间里,开工严重不足,想重现往日重庆第六家的辉煌,前路艰难。

  辉煌指数:☆☆☆☆

  重振指数:☆☆

  无锡:笔者之所以将无锡作为一个品牌来叙述,是因为当时的无锡摩托车企业即使是在上世纪末叶的鼎盛时期,在品牌的推广和系统运作方面乏善可陈,有少数的企业进行品牌运作也因为无锡摩托车企业的先天性缺陷而失败,以整体性面目出现的无锡摩托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借助外购的重庆产发动机和本地发达的轻工业,无锡成为了组装品牌的代名词,支撑起了当时国内江浙版块的半壁江山。对市场的急功近利的运做和对产品品质的漠然,在广东版块强势崛起后,无锡摩托迅速走向衰败,一些似曾相识的企业如金霸王、富通、赤兔马、莱宝驰、哈雷爱俊达等等已经在市场上难觅踪影。而嗅觉敏锐的无锡企业对2005年的电动车市场大爆发贡献颇多,在摩托车市场开始出现下滑势头时,无数从摩托车行业退出的转做电动车的企业如过江之鲤,其投机和拼装倾向令人侧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豪爵和铃木共同投资的国内目前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工厂就选址并坐落于无锡西北不到50公里的常州,不能不说是历史完成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循环。

  辉煌指数:☆☆☆

  重振指数:☆

  嘉陵:作为曾经的中国的摩托车之王,嘉陵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嘉陵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摩托车工业。昔日举手投足翻云覆雨的王者在今日的疲态的确是令人唏嘘不已。从1993年开始,渐成气候的重庆民营摩托车企业阵营崛起,依靠灵活的机制和犀利的价格战,墨守成规的嘉陵节节败退,加上一系列的决策失误,错过了中国市场大发展时期的黄金时期,痛失行业第一的王座。进入新千年,嘉陵国营企业的痼疾难去,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犹豫不决,被同为兵装系的建设超越。不过作为有中国摩托车黄埔军校之称的嘉陵,依然具有雄厚的软件和硬件实力,在厂区搬迁后如能在新领导人的带领下,卧薪尝胆,锐意进取,借兵装系重组的机会浴火重生,依然有机会成为最后的王者。

  辉煌指数:☆☆☆☆☆

  重振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