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0章 武举考试_三国第一狂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举方面,主要遴选军中的将领。不过军中的将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虎将,咱们军中其实比较少,你们刚才提及的曹操麾下典韦、许褚,是虎将。”

  “再或者,刘备身边的张飞,孙权身边的周泰,都是骁勇的虎将。这样的人,在战场上能率领队伍冲刺,所向披靡。咱们军中,我希望能发掘出一些人来。”

  “有了这样的人,才有敢于冲阵的虎将。”

  “第二类,是武艺不是太强,却也有武艺。在此基础上,还能精通兵法。当然我倒是认为,这方面能选出来的人很少。真正能懂得兵法,能带兵打仗,且还会武艺的人,几乎都是豪门大族出来的,没有寒门士子。”“总归是有一些可能,还是要做一定的准备。”

  袁尚说道:“这就是目前的一个考虑,至于军队中的将领和士兵,可以采取单独的考核方式,遴选武将和人才。这事情是陈到和魏延你们提出来的,就由你们来负责,就在邺城进行。武将遴选的门槛,要相对高一点,不能太低了,不可能出现大批人汇聚的情况。”

  “卑职明白。”

  陈到和魏延齐齐回答。

  “去吧。”

  袁尚摆了摆手。

  陈到和魏延起身就退下,只留下李儒一个人。

  李儒问道:“殿下留下卑职,是有什么打算呢?”

  袁尚开口道:“我之所以留下你,是眼下已经五六月,距离今年秋收已经不远。一方面,秋收的事要着手。另一方面,该考虑下一阶段的方向了。”

  “我们今年秋收后,是开始和曹操一战,还是先解决幽州北方的辽东公孙度。”

  “定下方向,才好安排。”

  公孙度是辽东的实权人物。

  公孙度年轻时,也曾在大汉担任要职,他曾在朝中担任尚书郎,后又转任冀州刺史,只是不久就被罢官。等董卓掌权后,公孙度走徐荣的路子向董卓求官,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

  自此,公孙度便扎根辽东。

  公孙度在辽东,手段极为凌厉,实施严刑的峻法,更不遗余力的打击地方豪强,彻底把辽东掌握在手中。换做一般人,要打击辽东的豪强,根本办不到。

  因为没有实力。

  公孙度不一样,他辽东人,公孙家在辽东本就是豪族,有足够的根基。

  恰是如此,公孙度的政令能贯彻下去,能大权独揽。眼见着中原混乱,公孙度看透了大汉朝的情况,认为大汉朝一去不复返,不可能再恢复,所以他占据辽东后,自立为辽东侯,自称平州牧。

  前两年,公孙度更是出兵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以辽东王自居。

  这是如今的辽东局势。

  毫不客气的说,公孙度的实力,比江东孙权都更强恒一些。

  只是江东人才多,后劲儿强,孙权如今年轻力壮,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能发展起来。可是如今的公孙度,已经是年迈患病,是将死之人。

  历来政权的交替,便是容易出问题。如今,便是辽东出现动荡的时候。

  李儒听完袁尚的话,思索一番道:“殿下,如果从长远考虑,自然率领大军北上,一鼓作气覆灭辽东公孙度。北方传来的消息,是公孙度年迈将死,这时候攻打最合适。”

  “一旦任由辽东存在,等公孙度死去,辽东的权利交接稳定下来,要攻打又不容易。”

  “只是,我们去攻打公孙度,曹操就能缓一口气。甚至,曹操可能会带兵来偷袭。所以卑职考虑,可否两线作战,安排黄忠将军北上去攻打公孙度,我们这里应对曹操,准备在秋收后攻打曹操呢?”

  “亦或者是,单纯派黄忠北上就是,我们仍是在邺城这里,暂时按兵不动。”

  李儒提出了意见。

  只是,突然得到袁尚的询问,李儒的意见也没有彻底定下。

  袁尚听着李儒的分析,仔细想了想,这事儿有利弊得失,得多听一听意见。

  袁尚想到这里,吩咐道:“来人,通知庞统、徐庶和蒯良来议事。”

  “喏!”

  侍从得令,便迅速去安排。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