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三章 留学生_重生法国当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医生,您怎么来了?”看到方晓曼到来,唐宁有些惊讶,因为虽然两人很熟,但方晓曼很少来自己这里,上次来还是为了李萌的事情。

  只见方晓曼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托尼,其实我今天来是有件事想要拜托你!”

  “方医生,您这就是太客气了,有什么事儿直接说就好了!”唐宁随口答道。

  “是这样的,我想跟您借一笔钱,不过您放心,我会尽快还给您的!”方晓曼小心翼翼的说道。

  唐宁问了一下数字,直接就签了一张支票递给了方晓曼,然后才问道:“方小姐,我能问一下,您需要这笔钱是做什么嘛?”

  这个问题如果在给支票之前问,那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你不想借钱的错觉,而现在问、自然就不会了。其实正常来说,现在也不该问,但唐宁实在是太好奇了,因为要知道方晓曼正常来说应该是不缺钱的,她这门生意可是相当的赚钱,而据唐宁所知,方晓曼也没什么浪费钱的嗜好,所以唐宁有些担心她是不是被谁给骗了......

  “是这样的,有一批从国内来的留学生,他们跟之前的留学生不一样,家里都比较困难,靠的是勤工俭学来进行学习,可是托尼你也知道,一个外国人在巴黎哪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尤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所以日子都过得非常清苦,我觉得他们都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人才,不应该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打工赚取生活费上,所以想要资助他们一下!”方晓曼解释道。

  其实这件事还要由华工说起,十五万华工不但使得法国政府意识到:大批的华工不仅帮助打仗,日后也可以帮助建设,这就需要教育。

  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关于社会制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着青年一代,他们希望“走出去”,去学习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于是,中法双方一拍即和。

  由教育家李石曾(李鸿章的侄子)和蔡元培等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在公派和自费之外,提出了一种新的留学方式,勤工俭学,这使得中国众多家境贫困的有志青年有了到国外去学习生活的机会。从1919年到1920年,全国有1600-2000多人赴法勤工俭学。其中就包括了很多领导人。(具体名单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搜索吧,反正我这里就算是写出来也会被屏蔽掉......)

  听到是为了帮助他们,说实话唐宁都想直接大手一挥道:“这些钱就当我资助他们的吧,不用还了,对了还缺多少钱,我都拿了!”

  但以他现在的身份这么说非常的不合适,甚至没准还会引起不必要的怀疑,于是唐宁只能说:“哦、原来是为了支援教育啊,那就不用着急还了,你也知道我对中国有一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