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二回 母之勉_至尊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读书入职当官光耀门庭这个想法,一心一意教他生意经。

  待到左贤古成年后,就让他跟着店铺老伙计姜叔外出采买货物,长长见识,打磨心智。

  左贤古是个聪明人,做生意上手快,小小年纪谈起买卖来不输成年人,但就是有点好高骛远,做什么事情都沉不下心来。

  为此,左氏没少说他,可是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从不记在心上,当然心性也没有改进。

  不久后,左氏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她拉着儿子的手,从怀里摸出一枚顶针放到他手上,说道:“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你要好好保存。”

  这是一枚铜制的顶针,女人缝衣裳或者纳鞋底时,套在中指上用来顶针尾的,家家户户都有。这枚顶针,张贤古再熟悉不过了,他身上穿的衣裳,脚上穿的布鞋,都是母亲戴着这枚顶针在豆油灯下熬夜缝制的。

  左贤古不以为然地说:“这样的顶针到处都是,很普通啊,怎么就成了传家宝?”

  左氏说:“我儿,你不要小看这枚顶针,这可是无价之宝。若哪一天遇到解不开的难题,你就拿着它去找野猪林的黄员外,他会高价买下这枚顶针。这世上只有他识货,切记切记!”左氏说完就咽了气。

  办完母亲的丧事,左贤古把顶针往箱子里一锁,便束之高阁。

  左贤古成了“好又来”点心铺子的掌柜,他除了做生意之外,平时喜欢交际,结识了不少生意场上的老板。

  有一天,左贤古在“得月楼”酒楼与一帮老板喝酒时,新结识的丝绸行少掌柜风识比较狂妄,讥讽左贤古的“好又来”点心铺子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话击中了左贤古的软肋,其实他心里也这样认为,只不过没有明说出来而已。

  点心生意属于小本生意,投入少当然利润就少,不像丝绸行那样,贝币像流水一样进进出出,看起来风风光光。

  左贤古生了几天闷气后,就琢磨着:“自己的头脑不比风识差,风识能做丝绸生意,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呢?”于是他决定转行,也开一家丝绸行。

  老伙计姜叔得知左贤古要关掉点心铺子,急忙制止道:“少爷,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根本不懂丝绸的行情,会吃亏的。再说了,做丝绸生意本钱大,你哪有那么多本钱?”

  左贤古指指脑袋说:“做生意靠这里,别人能做,我就能做。至于本钱,我有办法。”

  他当即将点心铺子关闭,改了柜台,重新开张,叫作“好又来”丝绸行。

  他拿出所有积蓄,并且把老宅子抵押给钱庄,换来一大笔贝币作本钱。

  左贤古头脑灵活,也能吃苦耐劳,很快就摸清了丝绸行当里的门道,生意做得像模像样。

  可是才过了半年,他就感到力不从心了。为什么呢?因为恶性竞争。左贤古的生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