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章坐而论道心意足_从清末开始的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王浩见到在驿站门口等候的中年人时就知道,此人就是王守仁。

  行至附近,拱手行礼道:“本官王浩,奉陛下令,巡视天下,今日路过此地感应道友的存在,上门拜访!”

  “龙场驿丞王守仁拜见钦差大人,大人里面请。”王守仁拜见道,又对骆椿说道:“这位小友也请。”

  王浩当仁不让,率先走进驿站后院。王守仁让驿卒上茶,并安排骆椿下去休息。

  王浩坐于首位,王守陪坐。

  王守仁先开口说道:“自下官来到龙场任职,侥幸悟道,还是首次见到同道。幸甚、幸甚!却不知大人修行的是哪家的法?”

  王浩说道:“本官修行的与天下武功皆不相同,自突破先天后,游历天下,蒙陛下旨意,巡视民情”

  王守仁:“噢?请问有何不同之处?”

  王浩哈哈一笑:“我所修功法,不修内力,只修气血,只是突破先天宗师之境后,殊途同归。”

  王守仁:“下官本不该多嘴,只是似乎闻到血腥味,看来大人手上人命不少啊。”

  王浩说道:“那都是以前的事了,不提也罢。”

  王守仁见他不愿多说,也不勉强,遂讲起了修炼之法,可见到了这一步的修行者,都希望能与同道互相交流。

  听完王守仁的修炼经验,王浩佩服不已,不悔是数百年难出一个的王阳明。能以儒家浩然正气之法突破先天宗师境,果然不是自己这挂B所能比拟的。

  当下也不迟疑,把自己的修炼功法和心得也讲了出来。

  而后又将忽悠朱厚照的话又忽悠了王阳明一遍。

  王阳明闻言后反应却是和朱厚照不同,不愧是心学宗师。

  前世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外无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

  简而言之:从他的角度,从来无心外之物。

  心之所在,从来无外物。对他来说,小千世界也好、大千世界也罢,都动摇不了他的心。

  王浩甚至想着:若不是世界限制,阳明先生出生在大千世界,之前悟道可能已成仙了!

  两人相谈甚欢,从天时、地理、文化、经济说到政治、军事、农业。就连修行功法、经验,也和对方一起探讨,丝毫没有这个时代人的撇帚自珍。

  连续相谈了三天,得亏是王浩突破先天后记忆得到加强,前世所见所闻皆有记起。

  要不然便是搜肠刮肚,肚子里那点墨水作阳明先生的徒弟都不够格。

  就算如此,说是论道,到了后期,也是王浩听的更多,讲的少。

  此次讲道,两人各有收获。

  阳明先生从王浩这学到了许多书本外的知识,也知道了突破先天境,就能渡劫破碎虚空,进入高等世界。

  王浩论道后,心境有了稍稍提升。

  两人各自整理着自己的收获。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