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章 立足(八)_我不求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细小的水流很快流进了竹管,然后从各个小洞眼里喷了出来,小小的水柱正好喷在葛草根下。

  郭大路盯着那些小水柱,正如他所料,从竹管头到竹管尾,随着水压的不同,水柱有大有小,有急有缓,不过,这点差异不碍大事,关健是省力啊,原本郭大路要浇好一排葛草,挑着重重的水桶,拿着小勺子,不知道要弯多少次腰,而现在,只不过是一桶水浇下去就成了。

  浩哥儿一个蹦高,正在变声期的嗓子怪叫一声:“成了!郭大哥,你、你真是太聪明了!你是怎么想出这办法的?”

  郭大路哈哈一笑:“随便想想就想出来了。”--其实,这就是人的思维的问题,很多事,其实并不怎么神奇,只不过有的人想到了,有的人没想到,中间就隔了一层窗户纸,一捅就能捅破。

  华夏的农民很勤劳,很辛苦,但是不得不说,在农耕技术上,发展的脚步并不快,郭大路以前看一些杂书,就发现千余年前的华夏农民,和解放后的农民种田的方式一模一样,无论是农具还是种植方式,都没有大的进步。

  这就是缺乏创新能力啊。

  不过,这怪不得农民,在古代,所有的技术都在官府手里掌控着,而农民,只是会说话的牲口,只要会下苦力就够了,不需要多聪明,所以官府里放着种种技术书籍,类似《齐民要术》这样特高大上的书本本儿,但是在田间地头,老农民种田用的还是老一套把式,祖祖辈辈没啥变化。

  甚至相反,如果有人胆敢折腾出新花样,肯定会被老一辈痛骂成败家玩意儿。

  但郭大路,却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将来自21世纪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硬塞进当下的这个时代。

  浩哥儿的欢呼声,引来了旁边几户农家的目光,虽然他们急着浇水,可还是把视线投了过来,等看到浩哥儿又去挑了几桶水,通过竹管儿浇到葛草根下后,有几个脑筋灵活人,立刻明白过来这是在做什么了。

  有户人家忍不住跑了过来:“浩哥儿,郭家小哥,你们这是在做啥--唉,这是用竹管做的啊,哎呀,这法子好啊,我以前咋就没想到啊!”

  果然,滴灌法不是什么特别难的技术,那户农家的男主人只看了看,摸了摸竹管和上面的洞眼,就立刻明白过来使用的方法和大概的原理了。

  所以说,很多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啊,一捅就破,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明白过来。

  郭大路家农田里很快响起了喧哗声,更多的村民挤了过来,还有人特意挑了几桶水,亲手试了试,很快就把一亩地的葛草都浇好了。要不是怕再多浇水把葛草根给浇烂了,别的村民还想再多试几次。

  朱老村长匆匆赶了过来:“你们都吃饱了撑的,不赶紧给葛草上水,在这儿聚着嗑唠啥?!”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