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四章 对峙的开始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自身的能力,就算是不能够直接进入朝廷为官,能够提出来一些意见建议,被朝廷采纳,在他们看来,也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当然了,这个社团的领导人,必须是德高望重的,自己不合适,毕竟是朝廷官员。

  一个人的名字,进入了苏天成的脑海,赋闲在家的孙承宗。

  孙承宗是万历年间的殿试榜眼,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检的老师,在朝廷之内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就是魏忠贤专权的时候,也想着拉拢孙承宗。

  孙承宗的仕途极为坎坷,两次被排挤下台,特别是崇祯四年,担任辽东经略的时候,因为大凌河兵败,引起了朝廷内部的互相倾轧,被迫辞职。

  但孙承宗抗击后金的战功,举朝皆知。

  这样的人来担任社团的领袖,一定是众望所归,什么钱谦益、张溥等人,根本没有资格与孙承宗较劲的。

  这里面的工作,也是好做的,只要皇上支持,凭着自己的说辞,孙承宗一定会欣然同意的,孙承宗本来就在家里著书立说,能够成为诸多读书人的老师,那是很荣耀的事情,对于做学问,也是很有利的。

  就在苏天成还在筹划如何达到目的的时候,他与张溥之间的辩论,已经引发了轩然大波了,南直隶的士子开始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这一次的争论,来的很是突然,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以至于这一次的辩论思潮,促使苏天成下定决心,加快了做事情的步伐。

  传出龗去这一次辩论内容的,是黄廷平、易礼高和邹平章。

  他们当然认为,张溥坚持的观点,是正确的,苏天成就是一派胡言,所以说,在讲述辩论内容的时候,想方设法的贬低苏天成。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黄道周站出来了,还原了当天辩论的情形,而且在东林书院授课的时候,原原本本的讲述了辩论的内容。不仅如此,黄道周还要求诸多的学子,认真思索,看看这一场的辩论,究竟应该怎么看。

  东林四公子,因为刘云清毅然离开,投奔了苏天成,已经在应天府乃至于南直隶,引发了一定的反响,他们的声誉就不是很好了,这一次,剩余的东林三公子,在传播消息的过程中,故意贬低苏天成,有着泄私愤的意思,引发了黄道周的不满,站出来澄清了事实,这更加令大家看不惯东林三公子了。

  要知龗道,学子的骨头是很硬的,最为看不惯的,就是背后中伤的做法,苏天成和张溥之间的辩论,这该是多大的事情,参加的人还有钱谦益和黄道周,面对如此重要的事情,东林三公子都敢于随便说,更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有人觉得,难怪东林四公子为首的刘云清,毅然离开,投奔了苏天成,可见在品行的比较上面,三公子是输了一筹的。

  这一次的讨论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