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六章 儿歌_复空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年北境战事不断,边民数量也越来越少,更不用说从这里能够给郯国带来的税收,数字就更是惨不忍睹。

  就算留下的那些边民,由于不断地在战火的夹缝中求生存,不断努力,不断失望,最后,很多人也开始了彻底的摆烂,就“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吧!只等国家发放救济,不饿死就行;实在是连吃的都不能保证了,就偷偷举家往鲁国逃去,步那些“偷渡客”的后尘。

  为了保障北境仅存人民的生活,和维持战线的补给,郯国国家财政,不得不从全民征收“保境安民费”,不断地为这边“输血”。

  一次、两次可以;一年、两年可以;可是这种“战时特有”的“保境安民费”成了一项似乎永远也不会被停止的税收项目,并且征收费率也越来越高!

  北境战事,北境民众的生计,成了拖着郯国民众“过上正常日子”的一个沉重的负担。

  终于,来自郯国全民的不满情绪,积累达到了一个高潮,也终于有人开始出头,率先向“召将军”“讨说法”了。

  “贤臣”们在底下已经私自商量并撰写好了一封“讨召檄文”,在这一天的朝堂之上,由首辅代表群臣,向郯子呈递奏章,要求削夺召将军的“太平伯”爵位,没收所有封邑所有权,并把他从北境召回,就“长年不胜、劳民伤财”一事,进行问罪。

  当然,朝堂上,与召将军友好,并始终站在一条战线和立场上的老臣们也不是没有,于是这两派大臣们,就在郯子面前,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激烈论辩:

  “北境之战事,连年不绝,但战火亦一直被拘于两国交境之地,若非由召将军亲自督阵,稳守边境,吾全境其他子民,何来安定生产生活之机会?召将军功不可没!”

  挺召派说道。

  “连年战斗,却连年不胜,且永无收官之日,可见召将军与贼寇沆瀣一气,包藏祸国殃民之心!其心可诛!其行可恨!”

  倒召派回应。

  “你等胡说!何来串通?何来一气?怕不是你等在此尸位素餐,衣食无忧之余,油头肥脑中臆想胡断,只怕北境不乱,只怕真正与贼寇沆瀣之人,未知系阁下先是!”

  挺召派不甘示弱。

  “北境民私逃,税赋无收,且需官家补济,此话怎讲?”

  倒召派开始拿“钱”说事儿。

  “苦于战火之下之民众,能存则存;不能存,就算战争不至减少人数,歉收、自流,都系人之常情,此于国家安定之大局而言,区区边民小小税收,不足挂齿,何患之有?计大账,牺牲几户边民,保吾郯国安定,更多百姓的日常生计,由其所生粮财,足以补充其失,此乃小失与大失之别,你若揪此为据,不足信人!只怕,你只会算家中小账而矣!呢度系朝堂,吾哋以嘎系讨论整个国家之生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