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53 章_我用三纲五常逼疯古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既有这意,那些人又准备攻击自己,那索性借了这股势,大搞一场!

  要是搞赢了,她也得反手再搞下他们!

  为了将庄园搞好,其实她也是做了许多调查工作的。而且,为了保证自身不犯错,她还将大昭的税法仔细研读了。通过调查,她目睹了这个时代农民的艰辛;通过税法,她又发现大昭的田赋并不多。

  将田赋与人丁税以及各种杂税加进去,总共才占了5%-8%。

  这税率,并不高。但农民为何还生活得这般艰难呢?她走访了多个庄户,又去附近村里走访了许个自由农,这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大昭立国之初,最早是以谷物上缴赋税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就发现,以谷物为税涉及的运输成本太高,还不方便,所以便渐渐改用银上税。

  农民将自己的谷物带去官府,让官府折算成银两缴付,看起来大家都省事了,是好事。但实际操作下来,却并不是这样。

  以谷物折算成银会产生了一个问题:折算的标准是多少?毕竟即便是田赋,东南西北的上缴率也是各有差异的。

  可偏偏以银上税已实行多年,但始终没有一个标准折算率。就左玉打听到的消息来看,远的地方不说,就说京郊这些农村,居然折算率都不同。

  作为一个接受信息较多的现代人,稍微动脑子想一想,便知这里面的猫腻很大。

  没有标准就意味着可操控空间很多。如果自己是一个贪官,面对农民时,大可给农民折算少一些,那么多出来的那些就能进自己的腰包了。

  当官的,有文化,接收的信息又比农民多。许多农民一辈子都没离家十里地过。不认字,没信息渠道,根本不会知道朝廷根本没标准折算率,折算率都是当地官府自己定的。

  如果碰上良心好的官,那就是福报;碰上个贪官,那就自求多福吧!

  除去这些操弄外,还有一个事也能捞油水。

  那就是徭役。比起田赋,百姓更怕的是这个。

  古人底层百姓真的是非常苦的。就左玉的调查来看,这些农民动不动就被官府以各种名义抓去徭役。她听过最离谱的是,先帝在位时,吏治不清,泙京府尹居然曾经以“藏冬冰解夏暑”的由头,抓了一群百姓去凿冰。

  这算哪门子的徭役?拉百姓替自己干私活,这也太不要脸了!

  大昭的创建者出身不好,也是穷苦人。因此,深感百姓不易,定下了不可轻易徭役百姓,并征召百姓徭役要给予一定米粮油盐为补贴的规定。

  若农忙时,更是不许徭役百姓,除非当时发生了大灾,需大量人力时才可酌情行徭役。

  不得不说,左玉看完《太|祖训示录》后,她都被这位封建帝王感动了。

  那真真是前无古人的代表!将最底层人的利益都想到了。不光想到了,还设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