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_追声与循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白眼,朝站在花园里的林衍露出颇不自然的笑容:“林、林指,您……你好。”

  林衍手捧茶杯,穿着T恤短裤拖鞋,微笑地说:“你好,好久不见。”

  方之木干笑道:“好久不见,林指你都没怎么变啊,哈哈。”

  虽然林衍此刻的造型平易近人得像个学生,方之木心里仍虚得犯怵。

  他的心虚并不是空穴来风。

  学生时代的方之木可以理直气壮地拦住林衍要求合作普罗二,因为彼时的他练琴刻苦,技术上乘,完成普罗科菲耶夫是小菜一碟。

  时光荏苒,每个人都不得不和年少轻狂的过去道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知名钢琴家方老师早已被巡演缚住手脚,每年攥着一套作品跑遍全球,拉二弹得都快吐了,拉三也没练出来。

  七年前的方之木就深知自己和林衍差得很远,七年后的他见到被岁月宠爱着、样貌一如往昔的林指,仿若面对一个关于梦想、追求与曾经的梦,自惭形秽,一点信心都没有。

  他紧张地坐在客厅的钢琴前,看着书房里的另一架钢琴被推到了客厅,林衍打算以双钢琴的形式为方之木伴奏。

  方之木冷汗直冒:“……辛苦了林指。”

  林衍温和地说:“没关系,我很期待。”

  穆康看了一眼方之木,讥讽地说:“最好别抱期待。”

  方之木忙不迭地附和道:“是啊,别抱期待,哈哈,林指,别抱什么期待。”

  林衍:“……”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线条壮阔瑰丽,旋律优美动听,是浪漫主义晚期代表作,也是上演率最高的钢琴协奏曲之一。

  开头的八个和弦振聋发聩,被誉为“世纪末的钟声”。

  这八记钟声被敲响了无数次,有些音乐家喜欢缱绻地把余音拉到无限长,有些音乐家喜欢直抒胸臆的恢弘气势,方之木的诠释是第一种。

  他左手横跨十度,从pp开始渐强,弹完第八个和弦和紧接的两小节琶音,扮演乐队角色的林衍没有进来。

  他微微皱眉看着方之木,穆康更是直接说出了口:“不行。”

  方之木双手离开琴键,没说话,手心开始出汗。

  穆康:“八个小节,八个和弦,从pp到ff,你这渐强也太随意了吧?”

  林衍详细地说:“第五、六、七小节,你刚刚的强弱几乎没有差别。”

  方之木艰难地说:“我已经尝试做出梯度了。”

  穆康:“听出来了,但是效果不佳。”

  林衍:“因为你第一个音不够弱,最后一个音也不够强。”

  “……这是我能控制到的极限了。”方之木讷讷地说。

  “音量的极限而已。”穆康不耐烦地说。

  “但是情绪没有极限。”林衍一针见血地说。

  情绪没有极限。

  情绪即是音乐。

  这么简单的道理,每一个音乐家都该铭记于心,可方之木居然忘记了。

  他心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