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荣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惠及万民的新政,根本不需要《大顺民报》的推广,只凭着百姓口口相传,便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笔|趣|阁www。biquge。info这种传播,竟比通过驿道传送《大顺民报》更快,堪称奇迹。

  只是许多百姓都心存疑虑,不敢置信。但也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决意为了前程搏一搏。没错,汉人的乡土情节重,但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勇敢开拓的精神。只要在乡里活不下去的百姓,为了生计,只好背井离乡。正史上的闯关东、出南洋都是这种类型的移民。包括三次人口大融合,都是这般。

  只不过现在大顺经济形势好转,加之土地兼并并不是很严重。特别是黄河沿岸,一些乡绅都不想回乡了,毕竟黄河实在太不安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再次决口。他们带着钱银,越过黄河,往南边开始发展。而贫苦的农民,则在当地州府县衙的帮助下,再次开垦,一样用的也是如此新政,但要耕种五年,才能拿到地契,而且仅限当地户籍百姓。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一些百姓坚信朝廷不会骗人,第一批跋山涉水,来到了荆湖南路。而接纳他们的县令,大多是两年前恩科高中的进士,被徐崇光提拔成县令,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意气风发要做一番事业。这一批县令,大多年轻气盛,暂时没有沾染上太多官场的气息,还算正直。只是这些县都是户不满千,实打实的小县,说是县,却甚至连一些大村都不如。

  大顺朝县官的定制:“县千户以上,依旧置令、尉、主簿,凡三员;户不满千,止置令、尉各一员,县令兼主簿事;不满四百,止置主簿、县尉,以主簿兼知县事;不满二百,止置主簿,兼县尉事。二万户以上的县增置县丞一员,县丞次于县令而位在主簿、县尉之上。”因为这一条,徐崇光给他们一个许诺,若是县满五万户,他们可上奏,县升州;若是再满二十万户,则州升府。其实大顺的府、州、军、监是并称的。大体上来说,凡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兼重的地方设府,有驻重兵的军事地区设军,工业区如煮盐、冶铁等重要地区设监。府的地位比州略高一些,因此,稍大的州,则多升为府,升府的州。

  因为这一条政策,徐崇光被不少政敌污蔑,说是“有违祖宗之法”。但陆承启一力支持,明言道:“若人口达到,经济达到,如何不能为州府?”

  升了州府之后,他们的官职也就跟着升上去了。要知道,大顺的县令是从八品,大县的是正七品,而知府却是正四品的大官,任谁能抵挡得住这个诱惑?也难怪朝臣纷纷抨击了,这升官速度实在太快,这让别人怎么心服?

  当然,这个知府可不好当。首先你的县受地理位置影响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