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_欺世盗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人不得不考虑,邴文明这时候把秦王架的这么高,到底是何心思?

  只是这邴文明却仿若不知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妥,接着说道:“如今蜀地刚平,须得大将镇守。然则前有孟知祥据蜀自立,后有史肇庆窃据汉中,如此之事不得不防。”

  就在众人以为他说这些是想把秦王调回来的时候,只听他又道:“故而臣斗胆建言:以秦王元昌为巴蜀大都督,镇守故蜀之地!陛下与秦王乃父子至亲,如此当无有割据之患。”

  无有割据之患!

  这句话听在众臣耳中,怎么考虑怎么像是在提醒大家:秦王要独立了!

  那么,官家是什么想法?

  众人皆垂首等待赵鸿运开口。

  坐在御座之上的赵鸿运盯着躬身而待的邴文明看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如今蜀都虽下,蜀地未平,此事暂且搁置。”

  宁王赵元兴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他可不会自己站出来,此时随着众臣一同道:“谨遵圣命。”

  朝会散去,赵鸿运诏令在京的五位相公至简贤讲武殿议事。

  待宦官为五人搬上座椅,赵鸿运直接就开口道:“前几日太原来信,言燕军将退。此战虽丢了泰州,但拿下太原也算赚了。”

  枢密使杨邠当即笑着附和道:“官家所言甚是。”

  “此战结束之后,吴峦就要调回来,卿等以为,何人可以接下防御北边的重任?”

  乍听此问,五位相公都有些惊讶。

  只不过事涉大将,能够开口的也就只有杨邠和郑志康两人,其中又以杨邠心思最重。

  之前吴峦不在京中,先是史肇庆、后是郑志康,两人在枢密院中皆被其压制,可以说枢密院就是他的一言堂。

  而吴峦回来之后,携大胜之功,依仗赵鸿运的信任,一定会压缩杨邠的权柄。

  沉吟一番之后,杨邠开口道:“启禀官家,臣以为此时北边未靖,北有伪燕、契丹,西有定难,如此重地,还得吴枢相这等名将镇守才是。”

  赵鸿运扫了他一眼,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看向郑志康道:“郑卿以为如何?”

  郑志康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就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刘宣徽可挡西面之敌。”

  只这一句话,就表明了态度。

  他当然希望吴峦回京,杨吴角力,能让他的生存空间变大一些。

  赵鸿运看了看杨、郑两人,轻笑道:“嗯,此事待战事结束再议。”

  “是。”两人拱手应下。

  “刘相公。”

  “臣在。”

  “你以为蜀地该如何处置。”

  刘明目光一闪,缓缓道:“臣以为,蜀人不当为蜀官,当另遣文武入蜀充塞州县。”

  前一句话是为了防止蜀地再行割据,至于后一句话,却是当今有选派武人为州县之长的习惯。

  他说完之后,其余几人皆道:“臣附议。”

  之后,郑志康也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当将蜀地析分为四部,分遣大将镇守。”

  考虑一番后,刘明、杨邠等人纷纷点头道:“此议可行。”

  赵鸿运也道:“确是良策。”

  说着,他看向刘明、杨邠道:“政事堂、枢密院一同参详,拿出一个析置方法来。”

  析置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将甲的防守要害放在乙的辖区,把乙要害放在丙的辖区,如此相互制衡,防止据险自守。

  五人皆是应下。

  又考虑一番后,赵鸿运开口道:“析出的四部,暂称制置使司,以从四品上、正四品下充制置使,使司属吏仿照州衙。”

  这就是定官定品了,品阶定在节度之下、诸军之上,差不多相当于下州。

  当即江夏青就问道:“如此一来,制置使官阶岂不是低于下辖州官?尊卑颠倒,必将生乱。”

  却不料赵鸿运道:“制置使负责制置使司内军事,州官只管理民政,二者不相干。”

  虽其语气淡然,但在场五人皆是心中一凛。

  之前也有知州不管军事的例子,但那是少数。

  如今这蜀地可是足足有周国本土三分之一大小,这么大的地方施行军政分离,可见赵鸿运推行军政分离的决心有多大。

  只是蜀国新下才能这么干,中原地区怕是不会顺利吧!

  几人心中各有心思,面上却不露分毫,一同拱手应下。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