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_欺世盗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字。

  书院比较要师生有归属感,陈佑索性在院报上征名。

  各种含义的名字都有,没想到最受大家欢迎的竟然是简简单单的“周山书院”,以地为名。

  于是书院正门多了一道阳刻“周山书院”的牌匾,院报报头从此多了“周山院报”四个字。

  然后就没了,陈佑并没有仿照求贤书院在自家书院中设置吏学院。

  书院对贫寒子弟的吸引力下降根本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洛阳周边的贫家子弟多一条出路,陈佑乐见其成。

  只不过底层小吏大都出自同一个地方不太好,于是他建议各地官府都在官学下面设一个吏学院,不收费,但是学生学成之后必须在下一级官府任职一定期限。

  也就是说,府军州吏学院教出来的学生,强制进入各县、镇衙署;县学教出来的吏学生强制安排到乡里,当家做主也好,协助原本的乡长里正也罢,也必须待够数年。

  实效如何还不清楚,但按理想的状况来看,应该能增加对基层的控制力度。

  这个建议一下子成为朝堂上争论的焦点,把包括登州海军、军兵抚恤在内的种种事项全都盖了下去。

  赵普第一个表示反对,紧接着刚和他站到一块的窦、王二人也都出声反对此事。

  反对的理由总共两点:耗费甚多,容易产生冗员。

  增加教员要钱,增加学舍要钱,编写教材要钱,而且不收学费,所以每招收一个学生就要再多出一笔钱。

  这笔钱从哪来?

  当时在同明殿,王彦川是直接拍着桌子朝陈佑问出这句话的。

  然后就是针对岁入能否支撑岁出而展开的争论。

  好在窦少华、王彦川的合作促使王朴站到陈佑这边,否则在马青、宋敏贞不再大力支持的情况下,陈佑可能争不过王彦川他们。

  再就是冗员,按照计划,一年年的吏学生培养出来。假设一个吏员从三十岁进入官府,因为种种原因在五十岁离开,就算一年一个县只能培养二十个吏学生,二十年也有四百人。

  一个县需要四百名吏员么?更别提除了吏学院的学生,各地吏员还有其它来路。

  而要是提高合格标准,不合格的不准进入官府,那些无法进入官府的吏学生该怎么办?本就家贫,你再耗费他数年时间然后让他回去该干嘛干嘛,这不是逼着人全家去死么?

  洛阳长阳侯府,客厅门窗都挂上了厚厚的帘子,屋内的铁屏风足足有三寸厚。这屏风是空心的,中间灌注了冰块,专门用于夏日消暑。

  陈佑坐在主位上,手里抓着一枚铜印轻轻把玩。

  厅内坐着的,有通事舍人汪弘洋、吏部侍郎刘熙古、税务少监庞中和。

  这三人过来,主要是商议庶吏事宜。

  “税银核算的结果是什么?”

  待三位放下汤盏擦净嘴角,陈佑开口询问。

  庞中和立时回答:“去岁税入计钱两千八百五十三万贯,其中盐铁杂色之利占一千五百二十七万贯。今年因诸地税曹整顿,如无变故,杂色商税当会增多,岁入该在三千万贯左右。”

  所谓计钱,就是把粮食布帛等所有用来缴税的实物换算成钱,同征收的现钱加一块。

  在场几人都常预国政,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等着庞中和继续往下说。

  欺世盗国最新章节地址:

  欺世盗国全文阅读地址:/31217/

  欺世盗国txt下载地址:

  欺世盗国手机阅读:/31217/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597章胥吏亦可当国事)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欺世盗国》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