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_欺世盗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史台有监察之责,兵部则是屯田涉及农田和户口。

  如果要全面监察审核,肃政司肯定要增加人手,变相增加肃政司的权力。

  心思急转直下,薛居正开口道:“平章所言极是!然而肃政司人手着实有限,天下州县何其多耶,短短半年,能抽查这些已是不易。”

  人手最多的还是税务监,理论上各州县税曹的人它都能调动。

  所以,或许天下军州也可以设立一个肃政曹?

  当然这话他不好直接说出来,故而只是旁敲侧击希望陈佑能想到这一点。

  陈佑明白最大的限制不是人手,而是交通。

  可惜现在交通不可能有太大发展,那么只能通过增加人手多线并进实现审核各州的要求。

  不过,按照陈佑的计划,今天只要定下一个方向就行,具体事务可以慢慢讨论。

  “任何事都有困难,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

  陈佑双手交叠放在身前,沉声道:“我在《军政四策》里面说过,发展农事,在四个方面:水利、良种、农具、经验。今天召集这次都堂议事,我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要‘凝聚共识’。

  “所谓‘共识’,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需要这么做,这就是‘共识’。如何叫天下承平、百姓富裕,我以为该通过发展农事,诸君可有异议?”

  没人说话。

  陈佑继续道:“要发展农事,前提是清田括籍,诸君可有异议?”

  大多数人都把目光投向王彦川和窦少华。

  肯定有人心里又不同看法,但是说不说出来,就看王、窦二人能不能站出来。

  见王彦川似乎放弃了,李继勋有些着急。

  “为了保证清田括籍的真实和准确,必须要加大对这一项的考课审核。诸君可有异议?”

  终于,李继勋不愿再等,他直接质问:“敢问陈相,如若不相信州县清田括籍结果,前去考课审核的官吏又如何判断该结果是否真实准确?”

  说完,他似乎松了口气。嘴角甚至带上些笑意:“换言之,是不是主持考课的官吏还得自己再调查一次?若如此,岂不是徒耗人力物力?此实乃劳民伤财之举!”

  无需陈佑回答,吏部侍郎刘熙古出言道:“李参政久在密院,当是不知吏部考功之法。”

  说着,他朝陈佑一礼:“平章,下官请以事例向李参政详解此法。”

  “可。”

  得到许可,刘熙古再次一礼,然后看向李继勋,朗声道:“假定考课濠州,可取沿淮诸州气候物产相似者为凭,按田莱荒治之迹,较户产登降之籍,验米谷贵贱之价,考租赋盈亏之数。如此,数州相差无几,可以其为真,若有差距多大者,则必有一伪。”

  待他说完,李继勋久久无语,好一会儿才好似挣扎一般道:“若是此等诸州勾连,又当如何?”

  刘熙古脸上似乎浮现出轻蔑的笑容,只是仔细看去又什么都没有。

  他看了一圈屋内诸人,声音清朗:“且不说诸州勾连中书是否能察之,便是中书不知,吏部亦会同别地对比。”

  “其它地方气候物产不同,又如何对比!”

  李继勋好似抓住了漏洞!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