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二章 一朝风卷平波起(七)_欺世盗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不是陈相公想不想退的问题了。

  陈佑没让这些人失望,他给出一个很合适的名字:“吕端如何?”

  吕端,高丽节度使。

  日本安稳之后,他就被调到高丽,直面当地接连不断的叛乱以及辽国一波接一波的进攻。

  他带兵打仗不行,但偏偏能坐稳一镇节度的位置,这就是能力。

  而且在禁军当中不少将领都在日本、高丽战斗过,同吕端有一些交情。

  他入京执掌选阅司,阻力不大。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所有人都清楚,吕端是陈相公的人!

  从当年设立西海镇守,到西海镇守府改革,再到高丽改制,吕端一直是陈相公治政理论的执行人。

  甚至于,陈佑等人能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通过一项项优待底层的政令,就有西海改革后的情况逐渐在中原流传的原因。

  一干人等心知肚明,点头做出回应。

  好啊!有这样一个人执掌选阅司,三五年内,必然会有叫在座众人满意的结果!

  “其三,我准备叫茂才和陈孚一块去襄阳。”

  李克榕有些不解,他直接就问道:“相公叫克榕去襄阳,可有什么嘱托?”

  刘熙古、汪弘洋等人听他这么问,尽皆露出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果然,陈佑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道:“保证未来五年,你能控制住襄阳及周边州县。”

  李克榕做出一副恍然神色,也不知道他明白了什么,总之就这么应承下来。

  一切安排好。

  陈佑再次提出一开始的话题:“豪富事该如何处置?”

  ……

  “今日陈中令召集刘熙古等人前往侯府议事。”

  同明殿内,任喜恭恭敬敬地禀报打探到的消息。

  殿内还有一个石熙载。

  他听完任喜的禀报,立刻目光炯炯地看向赵德昭,等着天子垂询。

  赵德昭没让他失望,一声冷哼后,沉着脸开口:“凝绩,你以为陈卿他们在谈什么?”

  直接以字称呼,这就更显亲近了。

  石熙载先是做出思考的姿态,之后才郑重回答:“回禀官家,臣以为,陈中令召集亲信,乃是为的保民令。”

  “哦?”

  赵德昭忽略了石熙载特意强调的“亲信”,反而对石熙载如此笃定有些好奇。

  “为何?”

  “臣观中书令为政,一言以蔽之,曰‘沽名钓誉’。臣闻中书令临阵献城降了朝廷,此等背主之人,虽蒙先帝感召得为重臣,然根子不稳,故所作所为,向来以名声为重。”

  赵德昭闻言,微微点头。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揭陈佑伤疤,听得多了,这时候再听石熙载这么说,赵德昭甚至有一种“的确如此”的感觉。

  见天子对这种说法不反感,石熙载心中大定,继续道:“然其自知,明白我等忠臣不可能对其污点视而不见,故不求官声,但求民声。当年先帝在时便有传闻,中书令欲为圣贤,入享文庙。

  “观其经历,自锦官府、河南府、京兆府,到庐州、江南,再到进入中枢,中书令推行政令,不看是否利国,不看是否适时,所看之事只有一件——

  优待底层百姓!”

  赵德昭仔细回想,然后恍然颔首:“的确如此!”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