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三章 粗剪版本_华娱之从流量到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杀青了,但实际上现在重拍了一些她的内容,就拖了一阵。

  但还好,一般剧组都会多签一点时间,这完全来得及。

  过了一会,导演也来了。明天还有沃特森的单人戏,不然现在他就不来了,路泽一个人足够,现在很忙。

  忙什么呢?

  一天拍下来的素材,肯定是要过一遍的,有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做一下调整。

  比如说明天拍的镜头,就是不满意要补拍的一组镜头,这里用到了动态构图。也就是。影视画面中的表现对象和画面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构图形式我们称为动态构图。比如拍人,通常可以通过摄像机不动,人动;摄像机动,人不动止;摄像机和人同时在动。

  按照剧本的构思,劳拉在车祸后患上了严重的急性焦虑症,心里的负罪感让她心中不安,每天的新闻报道让她窒息。身体上,也出现了严重脱发的情况,所以这里要用动态构图的方法来展现劳拉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

  之前拍的是摄像机动,人不动,但现在结合起来看,还是要都动起来或许会好点。

  粗剪下来,估摸着这里会需要这么处理。

  这样下来,才能让整一段观众的情绪带入更容易,前面的镜头毕竟差点意思。

  这反反复复其实很正常,剧组拍摄到后期,基本上导演就开始查漏补缺了。因为主演的档期都分外宝贵,所以不可能说等人都走了你再喊回来补拍。

  先不说成本问题,就说你找人家,人家想来都不一定有时间。

  比方说路泽,四月中下旬估摸着拍完,然后就要去给《复联3》做宣传,这是签好合同的事情。所以现在能把有可能用到的镜头拍下来,那就尽量拍吧。

  次日,天公不作美,下雨。

  不过好在有预案,路泽和沃特森分别去拍摄自己的室内部分。

  下午六点收工,路泽刚好第一时间观看了大卫芬奇粗剪出来的版本。

  这部电影作为悬疑片,是非常“反套路”的,基本上说重点的类似于“谁杀了人”这种悬疑片中常见的问题,粗剪版本里开始二十来分钟大家就知道男主和情妇撞死了人,不过这一块明显是还要再短一点的。

  所以估计成片是十多分钟就会知道这件事,一开始就给人一个炸弹,把关注点从“凶手是谁”转为“男主和劳拉怎么隐瞒命案”。

  结果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又出现了第二个命案,一环扣一环地开始给观众新鲜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是有贯穿整部电影的谜题,但是在保持这个谜题的疑问的时候,不断地给你增加新的谜题。并且,为了情节更为紧张,还加入了路过的目击者司机,好心帮忙的路人来加强这种紧张感。

  再到后来一切慢慢解开,比如好心帮忙的路人就是死者父亲,这就让事情更有趣起来。因为不止是挖坑,填坑,什么时候填坑也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观众,对这些坑的记忆也是有限的。

  挖坑之后,填坑也是个新鲜感。

  至于最后就是一个很难得的反转,先是俄罗斯套娃一样套中不断有套,你以为已经没有了吧?结果最后告诉你,你一开始取得套并不是最外面的套娃,你自己就被那个最外面的套娃套进去了。

  所以看完粗剪的路泽就其实已经觉得稳了,倒是加上梅丽尔斯特里普缺失的那一部分,如果要求不高的话,都可以剪完上映了。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