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2章 新的商机(加更赔罪)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管着榷场,好吧,如果包黑子不多话,市舶司也是归他管的。

  这两个地方都是收税的地方,要收钱就要懂算学,王先生在书院教的就是算学!

  我的老天爷啊,是不是先生在几年前就算准了这一步,提前培养人才啊?

  自从酒楼的那一幕之后,王宁安已经有神话的趋势,哪天说他白日飞升了,或许学生们都会相信。

  这不,榷场第一批招工考试开始了。

  “哥,你不去参加啊?”苏辙边吃边嚷嚷道。

  苏轼瞪圆了眼睛,“瞎说什么,哥可是要考状元的男人!”

  “做梦吧,状元是给我留的。”曾布大声说道。

  这时候韩宗武也凑了过来,“状元归你们,给我个探花就行。”

  吕惠卿看到了这几个货,气得一蹦三尺高,真想揍他们一顿,“拜托,你们有点自知之明好不!见过狂的,没见过你们这么狂的。”吕惠卿靠边坐下来,感叹道:“王先生真是够意思,假如科举之路走不通,还能回来当一个小吏,也算是不错。”

  “是啊,先生心思缜密,环环相扣,天衣无缝。我看以后的吏治,哪也比不上平县了?”苏辙道:“试问,哪个县的小吏公人都在学堂念过书,还接受过几位相公的教导?”

  他这一说,大家还真的大受启发,早就听说过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基本上地方吏治怀就坏在了那些不要脸只要钱的小吏身上。

  假如天下都能像平县这样,使用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说不定大宋的吏治会焕然一新?

  “先生这个知县,绝对是普天下头一份!”苏轼大声赞叹道,其他人都深以为然,有一个优秀的老师,还真是能学到太多的东西……

  享受着学生的崇拜,王宁安这个知县可一点也不轻松,他要管招兵,要督促着修建榷场,还要管好几十万人的生计,千头万绪,弄得脑袋都大了。

  虽然平县是靠着工商两条腿走路,但是却不能没有农业,至少要保证酿酒的高粱,还有生产饲料的大豆要跟得上来。

  再说了,平县也不知是县城的二十万人,还有十几万指着种田为生的农户呢,既然当了父母官,就不能不顾他们。

  要种田,就离不开牲口,偏偏过去的两年,连人都活不下去了,除了特殊保护的马匹之外,都吃得一干二净,连耗子都没剩下。

  上哪去弄耕牛?

  等着榷场运营起来,从辽国购买?

  他们肯定会狠狠宰一刀,而且也别指望他们能敞开供应……不一样,真是不一样,坐上了知县的宝座,想的事情就多太多了。

  正在王宁安发愁的时候,突然三伯王良瑾来了。

  过去的一年多,三伯其实是最辛苦的,总是出海捕鲸,危险重重,整个人又黑又瘦,看得王宁安都心疼了,私下里他们爷俩还商量着,要给三伯找个媳妇,趁着还不算太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