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4章 不止是想搞个大新闻_攀科技真的好难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

  朱俞烽和任成鸿对此是相当高兴,此前他们还有点担心陆羽会急于把成果转化为公司利润。

  那样的话,不论是出于对技术完善改进的追求,还是出于他们个人对名誉的追求,都不是他们乐于见到的情况。

  现在看来,纯粹是他们想多了,陆总对研究人员的重视,绝对和他自己曾经说过的一样,远远超出对公司利润的重视。

  ……

  其实对于他们这样的小追求,陆羽是没所谓的,甚至是赞成的。

  人嘛,总得有点其他追求。

  不能要求研究人员全都是圣人,他们有物质享受的需要,也有精神享受的需要。

  朱俞烽和任成鸿这还算好的,如果他们这是想搞出大新闻的话,那袁曜文可以说是直接奔着诺奖去了。

  在所有资深研究专家当中,袁曜文是和陆羽交流次数最多的,也是被陆羽暗暗提示得最多。

  本来在新材料领域建树不错的袁曜文,对固态电池的兴趣就相当浓厚,在看到有成功的可能后,立即全身心投入进去。

  带着团队一点一点摸索,连原先正在进行的几个高分子研究项目都暂时放在一边。

  进展很慢,离成功还无比遥远,更不用说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了。

  尽管如此,袁曜文团队却没有一点灰心丧气,仍然按照他们既定的步调,慢慢朝前走着。

  ……

  袁曜文选择的方向是固态锂硫电池,没有选择他最看好的锂空气电池,他认为固态锂硫电池的难度小一点。

  但这个难度小,也只是相对于锂空气电池而言,其本身的研究难度可一点也不小。

  毕竟可以看作是下一代电池。

  除了要重新设计研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等等,还要解决最大的难题,电解质。

  固态电池电解质跟传统电解液相比电导率偏低,内阻较大,高倍率放电时电压降幅较大。

  这些问题但凡有一点解决不了,固态锂硫电池都走不出实验室。

  更遑论制备工艺复杂,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高昂等问题了。

  完全可以说是从头到尾重新研发一款电池,从电池各个组成部分的材料选用,到电池的整体功能设计和性能提升,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从头开始。

  电池这玩意儿,又不是普通的工艺品,对安全性的要求还高得令人发指,容不得出现任何差错。

  由此可见工作量和研究难度之大。

  也正因为此,袁曜文已经多次跟公司人事部门打报告,招揽来了很多电池研究方面的专家和研究人员。

  ……

  袁曜文这么搞,还没取得多少进展呢,研究经费就如水一般流出去。

  也幸好他研究的是固态锂硫电池,公司才批准得如此痛快顺利,如果换成石墨烯电池,估计不用陆羽出手,审核组的人都能直接恰死他。

  这倒不是其他原因,而是石墨烯材料从发现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