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章 庙堂(七)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在想什么,“猜的,不知对错。这件事还是等相公自己揭底吧。”

  李承之点了点头,不问了,却也不说信了没有。

  黄裳也不在意,又道:“倒是今天的另一桩,倒是可以多说说了。”

  李承之笑了,“我可是肯定会支持相公的。”

  因为今天的另一个议题,是要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

  工业化,才是财富的来源。

  行商最富,这是过去人们所知道的。

  务农只能靠缓缓积累,还要靠天吃饭,出门行商发家致富则是最快的。

  而做工发家,这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想象。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见识包下几条矿坑的冶户庄头——徐州的三十六坑,总计四五十家,管着数千匠人,三十年前,家家都是万贯资财。

  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所见过的工匠,都是打造农具菜刀的铁匠,或是修屋箍桶的木匠,虽不算贫困,但也不会大富大贵。

  可自从西北有了棉纺织之后,开办工坊就成了时兴的潮流,只要双眼不瞎,就知道一间运作顺畅的工坊,能有多赚钱。

  一座拥有三台蒸汽磨机的磨坊,其所缴纳的正税,抵得上一个下县十分之一的税赋。

  而李承之家新近投产的肥皂厂——不是那种将皂角捣碎研磨,再加上香精,所和成的肥皂团,而是真正用最新的化学法制作的肥皂,向自然学会——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仿佛金山银水,其缴纳的税金,目前来看,至少一个下县,等稳定生产之后,一个中县没得跑。

  李承之典起肚子,靠着椅背,想起了韩冈曾经说过的话,

  都说富可敌国,但世上有谁当真能富可敌国?一国千万子民,所有的财产聚集起来,不啻亿万,当真能有人家的财产能与之相匹敌?

  有这份财力,要么保不住,给人夺了去,如果保得住,完全就有能耐可以去谋夺一国了。

  说起来,周时诸侯千儿八百,敌一小国倒也说的过去。而那样的小国,其实也就相当于如今的一县之地。

  若行工商之事,家财胜过一县,这并非是幻想。如果去搜罗田地,慢慢积累,则一辈子都难有敌国之富

  能比拟一县,其实已经让李承之心满意足了。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