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三)_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立成和罗善政虽然搭班子不久,但两个人配合得还是比较好,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大事上两人基本都能达成共识。

  这一点,两人都会看重,在省城这样严峻的局面下,两人搭班子能够有这样的默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若是两个人在大政方针上经常相左,那么两个人会非常累不说,很多事情效果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陆政东,马立成原本在京城也有过耳闻,现在接触了解的时间更多,这个省长虽然太年轻了,也起来得太快了,在国内必要的资历积累沉淀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zhì,这也是十年浩劫那些火箭干部最后几乎毫无例外的陨落的教训总结,即便是在提倡干部年轻化的今天,年轻干部晋升很快,但也不是一下子就放到重要的岗位上,而是一步步的进行磨练。

  而陆政东这一路上来,几乎没有任何的二线职位,全部都是一线的重要岗位,之绝不是一句会搞经济就能概括的,政zhì上的能力只不过是隐藏在这顶光环之下,没有被更多的人熟知而已……

  詹继东也很快就了解到这个信息,陆政东这一手虽然说并不是很新鲜,但确实有效,陆政东其实是一下子把球给踢回到了周书记的脚下,周书记如果继续坚持己见,在省城现在急需要省里支持的情况下,不说省城的干部们和周书记离心离德,罗善政和马立成会走向周书记的对立面,至少也会出现裂痕。一旦周书明的主张不为很多省城的干部接受,或者效果达不到预期。这样的裂痕会迅速的扩大,那样就是生生的把这些人推向了陆政东的怀抱。

  这不是周书明所愿意见到的。他把省城报上来的方案留中不发事实上也就是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一旦省城的罗善政和马立成在姿态上做足,周书明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会考虑接受这个方案,虽然有些不情愿。

  在詹继东看来,周书记在这件事上是有些失策的,而这样的失策根源还是在于周书记所承受的压力过大,虽然周书记大会小会都在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实际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主要还是强调快,在这一点上就是他内心深处也是不赞同的。

  在这一点上。陆政东确实是要比周书记要务实一些,特别是在省城的规划上更超前一些,作为一直急需发展不力的省城更多的干部不想再像以前一般小打小闹,缝缝补补,陆政东的观点无疑正好切合了这一点,所以赢得省城的认可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在詹继东看来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陆政东提出了一个分步骤的办法,这个办法在詹继东看来是在保持快的同时,更保证能够给省城营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营造一个上佳的发展环境这才是党委政府最大职责。做好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