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章 鸟枪换炮_这世界危在旦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0年11月底,一艘‘胜利轮’从法国敦刻尔克出发驶向北海,随后进入波罗的海,五天后进入芬兰湾,抵达苏联最重要的港口列宁格勒,也就是圣彼得堡。

  这是周青峰成为钱德斯少校后,遥控指挥从欧洲的美军仓库弄到的第一批军需物资。为了安全起见,船上运载的近万吨货物都很普通。

  在出港的货单上列举的都是些手套、靴子、皮衣、帽子、罐头、内衣裤、煤油炉、野战电话之类的玩意。

  不值钱,也没什么高技术含量。

  法国海关人员发现货船目的地是列宁格勒,特意登船检查了一番,也没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只当是毛子捡破烂,随即放行。

  这批货抵达列宁格勒,在莫斯科的王大使亲自驱车赶到港口,登上货船查看。

  确认这一条船上就有二十万双军靴,十五万件防寒服,两千吨肉罐头,他开心的直接给帝都发电报——‘北方航线’第一批货物抵达苏联,收获颇丰。

  工业国很难想象农业国有多困窘,美国大兵想象不到50年的中国有多穷。

  从军事仓库里翻检出来的军靴都是羊绒内衬橡胶底的,穿上又暖和又结实。国内军队还只能穿布鞋,胶鞋极少,徒步行军对鞋袜的消耗是巨大的。

  特别是大冬天在朝鲜作战,棉鞋容易湿,又不透气。一旦没注意保暖,脚底发潮转眼就能把人冻到截肢。

  志愿军非战斗伤亡极高,比战斗伤亡还多,就是太穷太苦造成的。

  记住网址kanshu.vip

  王大使从到货的木箱里翻出一双高筒羊绒靴穿上,在船甲板上咚咚咚踩了几脚,乐得哈哈直笑:“这鞋子舒服啊,来的太及时了。”

  再翻装衣服的箱子,里头是大把的美式M43防寒夹克。

  美军攻入欧洲正是44年的下半年,很快就冰天雪地,作战双方都大量配发防寒服装。这些衣服就是当时运到法国。

  衣服上的美式徽章都还保留着,部分甚至是穿过的,也被收集装箱。这其中还有不少飞行员皮衣,轻便、透气、保暖,真材实料。

  有了这一船衣服,王大使算是大大松口气。

  不说用来供给军队,哪怕是中国北方城市也急需御寒衣物。这一整船物资运到国内,可解决不少问题。

  从港口卸货到装上火车,再到运抵中国东北大概要一个月。毕竟苏联铁路运力有限,车皮调配挺麻烦,纯粹靠双方友谊才帮忙。

  为加快速度,萧金浪决定以美元给苏联支付运费,要求调配更多车皮并确保货物安全快速运抵,这才让运输时间缩短到二十天。

  第一艘‘胜利轮’安全抵达后,周青峰的胆子就更大了。‘圣光’在法国也有人,暗中调配更多船只加强运输。

  整个12月,‘圣光’团队总共安排三十多船次,最多时三艘‘胜利轮’同时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