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章 信心崩溃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能把它击落。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飞龙”号有多大,而是其推进系统。

  当时,圣迭戈有一批航空工程师,其中几个还非常有名,包括参与了F-51战斗机动力系统开发与设计工作的西斯姆教授。

  看到“飞龙”号,西斯姆教授立即注意到,这艘硕大的“飞船”上没有任何一种已经问世的推进系统。当时,西斯姆敢肯定,“飞龙”号肯定是核动力,因为中国已经把小型聚变反应堆装到了大型电动运输机上,也就肯定有能力为这艘比大型电动运输机大了十倍的“飞船”安装聚变反应堆。当然,也只有聚变反应堆提供的巨大能量,能够为这个庞然大物提供升空的能量。

  关键就是,在“飞龙”号上看不到任何推进器。

  为了搞清楚“飞龙”号的驱动方式,西斯姆还冒险进入战场,用可见光、红外、紫外等多种照相机,拍下了“飞龙”号的高分辨率照片。仔细研究后,西斯姆断定,“飞龙”号肯定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推进系统。

  随后,西斯姆把消息发给了阿拉莫斯实验室的里维斯教授。

  这个里维斯教授就是搞推进研究的,而且是“新曼哈顿计划”、也就是美国的反重力场技术研究项目的参与者。虽然他不是核心成员,只负责反重力场技术的实际应用,而且仅仅是在推进领域的应用,但是在获得了西斯姆提供的资料,特别是那几张分辨度极高的照片之后,里维斯立即意识到,这艘“飞船”肯定采用了反重力场技术,而且是其最主要的推进手段。

  六月十日,里维斯就到了白宫,亲手把他的评估报告交给了总统。

  当时,马歇尔已经向卢卡斯证实,中国军队在圣迭戈使用了一种体积与吨位都是超级运输机十倍的“超级轰炸机”。

  可惜的是,圣迭戈的美军在六月九日就全部投降了。

  也就是说,除了在六月六日之外,这个“空中巨无霸”再也没有出现过。

  事实上,“飞龙”号在完成了六月六日的亮相之作之后就飞往夏威夷群岛,降落到了西部的一座小岛上,进行了维护之后,于六月十二起再次升空,并且在十三日夜间回到了中国本土。

  在战争结束前,“飞龙”号一直在国内供工程师进行测试。

  直到大战结束之后,“飞龙”号才再次面世,开始到世界各地展示,最后在中国军事博物馆落户。

  当然,“飞龙”号是否再次出现,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事实上,在“飞龙”号出现之前,“新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哈里森教授就提到,中国已经掌握了反重力场技术,而且肯定制造出了相关设备,使其达到了实用程度,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中国清理近地轨道太空垃圾的效率,超过了已有的任何一种手段,只有反重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