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心性_青云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长远考虑,对此子却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小小孩童,便显露出暴戾之气,弱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怕是不敢设想啊!结合敬轩之前所言,依老夫看来,此子心中或有难解之郁结,须得尽早化开才是。须知越是聪颖之人,一旦心思起了变化,便越是麻烦。”

  林武点了点头,杨宣所言非虚,若是寻常村童不走正道,多半是偷鸡摸狗、挖坟盗洞,心若狠一些也不外乎霸市行凶;但若是聪颖之人走了歪道,那就不是一人之事,这一类人多半不会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行事,必然会纠结起一群人,或啸聚一方,或流窜各地,避大吃小,终成祸胎。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只是林武想不到,如今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同时他也有些庆幸,好在发现得早,南儿才刚满六岁,若是悉心教化,也还来得及。

  杨宣道:“想来敬轩已经知我心意,不用老夫多说了。只是有一点还要提醒敬轩,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不过是一家之言。大公子幼时境遇想必十分悲惨,所以若要教诲须得‘用亲和,戒威严,少告诫,多感化。’如此,便需敬轩和尊夫人齐心合力,方能事半功倍。”

  林武闻言,当下躬身一揖:“杨兄之言,林武铭感五内,大恩不言谢,只求日后能有相报之机。”笔趣阁小〓说网〓www.haobiQuge.com

  杨宣摆了摆手,笑道:“些许小事,假以时日,敬轩一样会看得出的,我不过是痴长几岁,多了些阅历罢了。”顿了一顿,杨宣又道:“即是敬轩同意老夫的观点,那便不能留他在我这儿了,大公子虽经历坎坷,但毕竟是垂髫稚龄,孩童心性,老夫以为,还是送其入学好处更多。老夫不才,已快到花甲之年,整日里对着我一个老头子,终不如和其他孩童一起,每日读书嬉闹,相识相知,令公子或会更快恢复本性。”

  林武面露惋惜之色,虽知道杨宣所说不假,但失去杨宣这么好的一位老师,实在太令人可惜。杨宣似是猜到了林武的心思,笑道:“敬轩也不必惋惜,杨某虽自负胸中所学,但那位静安斋主人也颇有才学,必不会令你失望的。”

  静安斋之名,林武也略有耳闻,是一年前一位闲游书生所建,对外不显姓名,只把草堂挂了一块静安斋的牌子,因此自号静安斋主人。所建草堂并不在昌宁主街,而在城西下层百姓聚居之地。平日闲居草堂,后来有穷苦百姓送子弟去求学,这位静安斋主倒也不计较什么入门之礼,只要孩子好学,便一视同仁。一来二去,静安斋便名声鹊起。待到静安斋在去年一次出了三个秀才之后,城中一些高门大户便朝城西静安斋趋之若鹜,林武便是在那时听到了静安斋之名的。

  杨宣在林家住了两年多,林武甚少听见他夸人,此刻听了不由得眼前一亮:“听杨兄之言,莫非识得这位静安斋主?”

  :。: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